据了解,此事的推动者是中国国际贸易学会国际品牌管理中心,有消费者就有疑问:为什么是这家机构在推动?相比于传统的商场、超市渠道,药店卖奶粉有什么优势?
奶粉进药店的推动者是中国国际贸易学会国际品牌管理中心。商务部网站的信息显示,中国国际贸易学会是商务部直接领导的、专门从事外经贸研究与交流的权威学术组织。而国际品牌管理中心,则重点推动“本土品牌国际化、国际品牌本土化”,并在全国七大区域建立“全球采购中心”。中国国际贸易学会副会长兼国际品牌管理中心主任许京以踢球为例,之前他们已经做过多次类似尝试,正是有了前期的积累,最终奶粉进药店这个皮球落在他们脚下。
许京:封闭供应链我们已经做了很多尝试,就是对于奶粉也做了一个全新的探索。就像球到了脚下了。
许京强调,国际品牌管理中心没有参与奶粉进药店的利益分账。利润会被分给乳粉企业、药店、物流方和运营方四方面,物流方是嘉和嘉事,负责医药物流,运营方是友宝公司,承担药店的自动售货机的运营维护。药店主要是提供场地,产品的咨询服务等环节。简而言之,国际品牌管理中心希望通过奶粉进药店,给消费者提供安全的乳粉产品,提升消费者信任程度。为了达到这一点,奶粉进药店打出了三张牌,第一张牌是借助药店在消费者心目中良好的印象。
三元奶粉事业部总经理吴松航:给消费者形成这样一个印象:药店对于销售的产品比普通的超市可能门槛要高一些,就是药店要比较负责任。因为药店是一直在卖药的,给消费者造成的印象是,这个东西一旦能在药店里能卖的话,那它的质量和品质应该是比较好的。
奶粉进药店的第二张牌,是只在药店中出售的奶粉中,才会有的可追溯的信息的二维码。采访中,自动售货机的运营人员手持扫描枪,指向奶粉瓶罐上的二维码,产品生产信息即刻在显示屏上出现。
运营人员:它的溯源信息,看到它的保质期、生产日期还有它的产地在这边确认结算。
许京认为,奶粉进药店后,使用二维码的设备可以从乳粉源头上进行监督,甚至对乳粉质量提升起到“倒逼”的作用。
许京:第一次有渠道倒逼追溯系统进驻二维码,也就是说所有参与的厂家都要给我们提供准确的信息,产品的批次信息,产品的物流源头,这样消费者一照二维码就能识别所有的问题。
对此,知名财经评论员叶檀表示赞同。她认为,之前我国乳粉出现问题后,没有可追溯体系,企业和消费者一样不知道问题奶来自何方。现在可追溯体系的建立,有助于解决这个问题。
叶檀:最大的问题是奶源问题,它到底为什么是这个奶?奶源是从国外进口的,还是从哪个牧场出来的,或者是农民自家饲养的。通过二维码能够找到是哪家奶厂出的,奶厂它的奶源是来自于哪里,到底是哪个环节出现了问题,也就清清楚楚了。
奶粉进药店的最后一张牌,是供应链的封闭。按照目前北京奶粉进药店的模式,采购方对乳粉采购后,直接送到药店中的自动售货机销售,尽量减少奶粉和外界的接触。目前,北京奶粉进药店封闭供应链的建设仍处于初期磨合阶段。对此,飞鹤乳业市场部陈慧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可行的做法。
陈慧:比较密集了以后,很多药店都有了之后,大家会感觉到进药店买奶粉很方便,这种方式放在ATM机销售,它的本身保存环境就是从湿度、温度、卫生,对于保持奶粉的品质各个方面都是比较好的。
这次被选中在药店出售的乳粉品牌,主要根据市场占有率来确定,同时,对国产品牌进行了倾斜,所以出现了国产三元、飞鹤等7个品牌,雅培等四个洋品牌的分布格局。由于使用自动售货机,压缩人工成本,奶粉的价格相对超市就更低些。
许京:全场九折是参照超市的定价,一个是省了中间环节,第二是大量减少了中间成本,机器成本目前看是最低的。
一位消费者在现场比较,也得出了药店奶粉更便宜的结论。
消费者:比如说三段应该在190多吧好像在超市,这块176,刚我看了就是比超市的便宜。
目前奶粉进药店的试点只在北京的医保全新、嘉事堂、金象和永安堂四家连锁药店企业的五家门店开展,总共分为封闭供应链测试、药店服务和产品测试三个测试阶段,许京说,这三个测试阶段预计在今年年底前结束。
许京:第三阶段可能是最残酷的阶段,就是产品的试用期测试,最终能否在北京市场生存下来,是需要接受残酷的市场检验的。
据了解,年底乳粉进药店,在北京有望扩展到200家,明年6月扩大到全国范围,那时还有望实现乳粉全球直供。采访中,许京多次表示,奶粉进药店是一种尝试,希望公众给予时间和耐心。国家食药监局在第一阶段测试结束后,有望掌握所有来自二维码设备的数据,从而为我们的乳粉安全加上一把锁。
许京:未来应该就是我们会给一个窗口给食药监局,食药监局可以知道我们整个系统里面品牌的批次,甚至每一罐奶粉的流向都能进行监管。不过,国家食药监局副局长滕佳材坦言,按照GMP也就是药品标准来监管乳粉,有一定难度,出现问题在所难免,就是要通过试点来进一步完善制度。
滕佳材:我们讲的是试行,我们要通过一个试行来摸索一套比较规范的管理制度,如果说形成一个标准之后,再逐渐去推开。(记者 张棉棉 马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