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农兴业网团旗下网站·中国农业百强网站(科教文化类十强)
用户名: 密码:   注册帐号 忘记密码?
当前位置: 中国农民网 > 法制天地 > 举案说法 > 房贷官司“扎堆” 断供是主因 返回首页

房贷官司“扎堆” 断供是主因

时间:2012-11-13 11:56来源: 作者:收藏
   华 茜 华灵芾 薛 雨

  贷款买房是当下十分普遍的经济活动,如果收入稳定、按时还贷,对购房人的日常生活一般没有太大影响。然而,受宏观经济形势大环境的影响,因无法及时还房贷而遭到银行起诉的购房人越来越多。据统计,今年1至8月,江苏省无锡市两级法院共受理因购房人延期还贷而引发的金融借款合同纠纷案件447件,为去年同期160件的2.79倍,已达去年全年此类案件总数279件的1.6倍,增长势头迅猛。

  经营生变 钱房两失

  王某夫妇几年前从外地到无锡做钢材贸易,为了方便经营,便准备在无锡买房安家落户。2010年,他们经过四处比较后看中了惠山区繁华地段的一套商品房,由于交通方便,又是某重点学校的学区房,且当时房价仅为每平方米7000元左右,王某夫妇觉得还贷压力不大,很快定下了一套79平方米的房子。

  2010年8月,王某夫妇和开发商签订了《商品房买卖合同》,以55万元买下这套房子,并支付了购房首付款11万元。同日,王某夫妇和银行、开发商三方签订《个人一手房屋贷款合同》,向银行贷款44万元,借款期限为30年,以贷款所购房屋提供抵押担保,开发商提供连带责任保证。

  原本每月近2000元的房贷毫无压力,然而,王某买下房子没多久,钢材市场变得越来越不景气,随着生意的冷清和收入的锐减,王某夫妇逐渐不能按时还款。刚开始几个月,王某夫妻四处筹钱申请延期还款,尽力把贷款补上。

  2012年1月,王某的钢材生意资金链断裂,不仅血本无归,还欠下大量外债,无力再还房贷。“房子怎么办?怎样才能保住房子?”经过激烈的思想挣扎,夫妻俩最终决定先拖着。银行在催贷无果后诉至法院,要求王某立即归还本息共45万元。

  无锡市惠山区法院受理此案后,组织双方当事人协商。当法官问王某的妻子是否愿意继续履行还款义务,她无奈地表示:“只要还有一点办法,我们也想要保住这套房子。但是现在生意失败,我失业在家,全靠丈夫一个人打零工维持生计,真的一点钱也拿不出来了。”

  在交谈中,法官发现,王某对自身的还款能力预期不足是导致断供的主要原因,选择按揭的方式买房对收入来源的稳定性要求较高,而王某在买房时显然没有意识到做生意存在的潜在风险,“早知道在收入好的时候就把房款付清了,现在只有把房子交给银行抵债。”

  最终,法院判决王某夫妇向银行返还借款本金及利息45万元,开发商对王某的上述债务承担连带责任。开发商承担保证责任后,有权向王某追偿。

  判决后,王某举家迁出了该套房屋,开始了租房生活。以夫妇俩目前的经济状况,买房安家似乎又成了遥不可及的梦想。由于王某无法履行判决,案件进入到执行程序,银行申请将该套房屋拍卖,用于偿还贷款。但是,事情并没有就此结束。法官表示,如果拍卖款还不足以抵偿借款,按照法律规定,银行有权继续向王某追讨剩余部分的借款。

  盲目炒房 亲友“替罪”

  2006年3月,吴某在某小区购买了两套商品房,总面积100.24平方米,总金额47.8万元,吴某与开发商签订《商品房买卖合同》,并支付购房首付款14.4万元。同日,吴某与银行、开发商共同签订《楼宇按揭(抵押)贷款合同》一份,合同约定:吴某向银行申请楼宇按揭贷款,借款人民币33.4万元,借款期限为25年,还款方式为按月等额本息还款;如吴某未按时足额偿还本息,银行有权宣布尚未偿还的贷款本息提前到期。开发商、投资担保公司为吴某提供了连带责任担保。签订合同后,银行向吴某发放了贷款。

  从2011年5月开始,吴某就断断续续未按月归还借款,银行催缴后,吴某才补交了几期的借款本息。2011年8月之后,吴某未再还款。银行多次催讨无果,于2012年3月向惠山法院起诉,要求吴某立即归还剩余本息共计30万元,开发商和担保公司承担连带责任。

  案件受理后,法官与吴某多次联系,吴某却始终没有露面。法官根据银行提供的联系地址查找,发现吴某早已不居住在该地,只能进行公告送达。在电话联系中,吴某坦承自己已无力还贷,反正房子不要了,无论法院怎么判决,都无意见。但吴某始终未出庭应诉,也不作任何答辩。法院依法进行缺席审理后支持了银行的诉求。

  判决生效后,吴某仍未偿还借款,开发商代为偿还借款,并收回吴某所购房屋进行处理。随后,法院又相继受理了多起金融借款合同纠纷,并发现虽然被告名字都不同,但被告一致反映这些房子的实际购房人都是吴某,他们都是吴某的亲戚或朋友,吴某借用他们的名义在本地购买多处房产,意在“炒房”。

  诉讼中,这些被告都不愿意为实际不属于自己的房子埋单,“房子不是我买的,我只是帮他挂个名,让银行找他要钱!”“我也不知道他现在在哪里,我不会替他还钱的。”……法官经过调查发现,这批房产登记的购房人和借款人虽然都是吴某的亲戚朋友,但他们与吴某的协议属于私人约定,没有任何证据能够证明吴某是实际借款人,所以亲戚朋友们必须为吴某盲目炒房的行为付出沉重的代价。

  ■连线法官

  贷款购房诚信体系亟待完善

  “目前,购房延期还贷纠纷在审理中虽然事实比较容易查清,但却遇到送达难、执行难等问题。”惠山法院法官介绍说,问题的难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借款人查找困难。上述的447件案件涉及537名被告,其中外地户籍的有185人,占总人数的34.5%,法院公告送达的比例高达33.6%。由于银行所提供的借款人联系地址多为户籍所在地而非经常居住地,也无法提供准确的电话、手机等其他联系方式,借款人难以查找,导致法律文书难以送达,法院大多只能缺席审理。

  二是担保流于形式。虽然超半数涉案房产由房地产商及投资担保公司为贷款购房人提供担保,此类案件一般判处借款人承担逾期还款违约责任,涉及担保的,由担保公司承担连带责任。但是,担保公司的担保作用并不能得到真正的体现,既没有对借款人的个人信息和还款能力进行审查,借款人停止还贷后也无法立即代偿,担保合同成为一纸形式。

  三是进入执行程序多。因不少被告都身陷经济困境,加上三成以上被告无法找到,案件判决后进入执行程序的比例就相对较高。大批房源进行拍卖给目前低迷的房地产市场“雪上加霜”,进入拍卖程序的房产并不具备价格优势,又因涉及诉讼,购房人顾忌牵涉纠纷,导致流拍现象较多,银行利益实现困难,加大了金融风险。

  法官还指出,购房人因经济压力贸然选择停止还贷并不是明智之举,如果被银行起诉,购房人将面临解除合同、承担违约责任、偿还全部贷款本金、利息、罚息、复利并承担诉讼费等法律责任。即使扔下房子“一走了之”,也无法解决问题,如果涉案房产拍卖后尚不足偿还银行债务,银行还有权申请执行购房人的其他房产、车辆或银行账户等其他财产。同时,断供还会严重影响个人信用。

  对此,法官建议,购房人如果遇到资金困难问题无法按时还贷,首先应考虑向银行申请适当延长自己的还款期限或合理变更还款方式等,与银行协商达成延期还款协议,银行也可在购房人能够支付利息的前提下,考虑“放水养鱼”,将双方的损失降到最低。同时,银行应进一步加强管理,完善银行个人诚信体系、加强贷款资格审查、核实抵押登记等制度,控制不良贷款的发放,防范金融风险。

  ■司法观察

  四大原因引发房贷断供

  惠山法院民二庭庭长万锡林指出,按照银行和贷款人签订的贷款协议,一般情况下贷款人连续3个月“断供”或者累计6个月出现“断供”情况,银行考虑到贷款风险都会要求贷款人一次还清剩余贷款本息,或者要求和贷款人解除贷款合同,收回所购房屋。目前,购房贷款的期限都是10年、20年或者更长,购房人贷款时大多无法预料到以后可能面临的还贷风险,导致贷款压力远远超出经济承受力,不得不延期还贷。从无锡法院审理的案件情况来看,导致延期还贷的原因有很多,但主要是购房人的经济原因或者家庭变故造成的。

  首先,行业不景气、投资失败是主因。近年来受经济环境影响,部分行业出现效益下滑甚至是资金链断裂,部分从业者对经营风险预计不足,而陷入经济困难。2012年1至8月,无锡地区由于被告所从事的行业不景气、生意投资失败而无力偿还贷款的案件达298件,占此类案件总数的66.7%。

  其次,房市低迷导致炒房资金被套。447件延期还贷案件中有20余件系职业炒房人因房地产市场低迷被“套牢”引发。因资金不足,职业炒房人大多采取先首付、后贷款的方式购买多套房屋,等房价上涨时抛售获利。这些涉案房产大多购于2010年以前,约有70%的房产于2009至2010年房价飙升时期购买。但2011年以来,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房价走低,不少涉案房屋价格甚至低于购入价格,导致职业炒房人资金被套,只能选择“断供”甚至“销声匿迹”。

  此外,有些是因家庭变故造成无人还贷。如有的案件中被告因离婚纠纷,担心还贷后法院将夫妻关系存续期间的还贷资金视为夫妻共同财产,导致宁可不要房子,也不愿单独偿还房贷。

  同时,银行放贷门槛低、审查流于形式,让不少经济支付能力较弱的个人取得了房贷,也增加了无法按时收贷的风险。虽然银行制定了一整套风险防范机制,如对贷款人资信审查、借款情况监管、借款及时清收等,但是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扩大份额,一些银行片面追求放贷利益,对贷款人的个人信息并不严格审查,有些银行甚至只审查贷款人身份证,从而降低了贷款门槛,使得房贷更为简单易行。一旦贷款人无法还贷,欠款难以催讨,银行只能诉至法院。

分享到:
    
------分隔线----------------------------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