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农兴业网团旗下网站·中国农业百强网站(科教文化类十强)
用户名: 密码:   注册帐号 忘记密码?
当前位置: 中国农民网 > 法制天地 > 维权在线 > 营口6亿民生工程变闹心工程 人大代表举报三年无结果 返回首页

营口6亿民生工程变闹心工程 人大代表举报三年无结果

时间:2013-09-15 14:44来源: http://legal.people.com.cn/n/2作者:曙光收藏

  上图:修路机械将路面仅清除掉七、八公分厚就露出了供暖管网。 左图:万金华指着仅用了一两年便挖出来的供暖管子痛心不已。本报记者 张国强摄

  城区财政收入仅为49.2亿元,从中拿出6亿元解决群众冬季取暖问题。这是辽宁省营口市2010年的大手笔,在当地被称之为“一号民生工程。”

  3年过去了。6亿元投资改造城市供暖管网,却没有换来一片叫好声。相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质疑声不断。万金华——营口市热电公司法定代表人、总经理,甚至实名举报这一工程存在质量问题和腐败问题:

  “三年工期仨月完成,靠的是偷工减料。”

  “投入使用至今,爆管、开焊近30次。3年仅维修费用和水损费即高达上百万元。”

  “审计已经查明,至少1个亿的工程项目没有依法招投标。”

  管道距地面只有七八公分

  万金华的举报是否属实?记者近日赴营口实地采访。

  采访期间,正赶上当地政府对市内的一条主要道路渤海大街进行整修。按照工艺要求,要将原有路面铣刨掉十公分左右的厚度,再重新摊铺路面。可是,记者在渤海大街与光华路的路口看到,路面施工人员将路面仅铣刨掉七、八公分,便露出了供暖管道。

  与记者同在查看现场的营口市热电公司供应科科长殷洪涛说:“这也太可恨了,管子差点就直接摆在路面上了啊。”

  改造工程指挥部工程技术组成员郭振涛对记者说:“按工艺标准,在湿陷土壤地段要铺设80公分山皮石、再垫细沙,用沙子裹盖达到十公分,管子上面的土层厚度要达到120公分厚。这样才能防止管网上下左右变形。而在施工中,很多标段根本没有铺山皮石和细沙。像这样的偷工减料、违规施工的地方太多了。”

  现任营口市热电公司工程处处长的高鹏,也曾参与热网工程施工:“最初,我们发现违规都提意见,比如,管道接口正常的3遍焊接只做了2遍,我就曾经拦阻过。但是施工单位不听、指挥部领导也不管。时间长了,大家都不提意见了。”

  据统计,新改造管网从2010年11月1日投入使用至今,爆管、开焊(有的甚至是360度横断)近30次,3年仅维修费用和水损费即高达上百万元。

  辽宁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热电所的某设计师介绍说,“施工时间过于紧张,该检查的没有检查、该拍片的没有拍片,该做基础的没做基础,这是造成多次爆管的主要原因。”

  工程总指挥要求进度第一

  营口市一份供暖诉求统计表显示,2010年,在工程刚刚投入使用的45天内,有4204件投诉;2011年供暖前10天有1283件;2012年供暖前10天有1167件。这还不包括信访局和市政府热线的投诉电话。

  “市民的投诉让我们背上了黑锅,我们虽是改造热网的使用者,但不是施工者。而出了质量问题很多时候还得我公司去维修,这不是在替指挥部‘擦屁股’吗?”来自热电公司的员工如此抱怨。

  热电公司的员工所说的“指挥部”,是指“主城区集中供热改造工程指挥部”,是改造项目2010年启动后,营口市公用事业管理局专门成立的,该局局长周大寨任总指挥。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营口热网改造工程虽于2010年开工并当年投入使用,但至今没有进行竣工验收。

  据知情人士讲,工程预验收和研究论证都是由公用事业局组织进行的,但是至今对外还没有拿出一个合格的竣工验收报告,因为有部分技术人员或单位拒绝签字或盖章。

  “你说这样的工程,我能签字吗?不管别人签不签,反正我不签!”指挥部工程技术组成员郭振涛对记者说。

  据了解,热网改造工作所用材料必须有5%-10%的抽检率。“可实际上,从一开始进行过一次后,再也没有允许抽检。”热电公司供应科科长殷洪涛透露。

  对于殷洪涛的“不允许抽检”的说法,记者在2010年7月的一份会议笔录上找到了“根据”:“周局(总指挥):厂家在当地检测,具有相同的法律效力。可以不用检,出了问题咱找当地检测部门。”

  另外,该会议笔录还记载了总指挥对工程的一个原则性要求:“现在的要求是进度第一。”

  “116公里的历史上规模最大的集中供热管网改造工程,只用了不到三个月时间就全面完成。”时任营口市常务副市长刘焕鑫在提到2010年热网改造工程时如是说。

  另据《营口日报》报道说:“在工程施工的两个多月时间里,汛期和阴雨天影响工期近一个月”。

  如此算来,热网改造工程实际施工时间只有50多天。

  而据参与工程设计的人员讲:“按照常规设计、常规施工,工程需要三年时间。”

  过亿工程没有进行招投标

  据殷洪涛讲,不按设计工艺施工还只是诸多问题的冰山一角。工程发包过程中的挂靠、围标、层层转包,恶意加大工程量,对刚投入使用一两年管线进行不必要的破坏性改造问题,人为乱购、冒购材料等等,每方面问题造成的损失都十分惊人。

  采访中,记者试图验证上述问题。

  据营口市纪委人员介绍,他们就工程发包过程中的挂靠、围标、层层转包问题进行过调查,个别标段确实存在着这一情况。但拒绝透露是哪个标段及调查处理结果。

  针对供暖管网工程出现的问题,在2013年营口市政协会议上,有委员建议:要求对存在严重质量问题的管网进行返工;对承建单位进行问责;对管网改造贷款使用情况由审计部门介入调查;要求施工、监理、设计单位承担责任,以彻底解决今后年复一年的管网质量隐患问题。

  会后,此提案交由营口市公用事业局、市住建委和市审计局共同主办。目前,市住建委和市审计局已进行了答复。

  记者从审计局给政协委员的答复中了解到:营口市审计局对供热管网改造工程进行了专项审计。从审计结果看,截至2012年末,资金来源合计7.78亿元、累计已使用资金6.30亿元。

  审计中发现的问题有二:一是工程项目未按规定招投标1.14亿元(共有105项施工及材料采购合同,有25项合同未经招标);工程项目竣工决算进展缓慢(共有60个施工及安装工程,按合同金额统计,未决算金额占合同总额的88%)。

  在2013年营口市人大十五届一次会议上,包括万金华在内的11名人大代表联名提出了《关于对2010年华能供暖管网部分标段进行彻底返工的建议》。

  对于人大代表联名的建议,市公用管理局的答复意见主要内容是:总体供热效果明显改善,受益群众满意。营口市主城区供热管网改造的设计单位认为工程质量符合设计要求,质量没问题;工程监理单位认为工程质量合格,符合设计要求。

  营口市热电公司曾经委托锦州衡远建筑工程质量司法鉴定所,就一、三标段工程质量是否符合设计及国家验收规范要求进行鉴定。

  2012年10月28日,该鉴定所出具了鉴定意见书。鉴定结论为:“不符合”。

  鉴定意见书称:“其鉴定的管道焊接质量不满足中国行业标准CJJ28-2004《城镇供热管网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的要求,管道焊接实测强度值不满足Q235B建筑钢结构焊接技术规程对其的技术指标要求。所鉴定标段管网在铺设施工工程中未按设计要求在管底管顶及周围用中砂或细砂回填,经过湿陷性土壤地段的管道的沟基也未按设计增加不小于800mm厚的山皮石基础。”

  就恶意加大工程量、破坏性改造以及乱购、冒购材料问题,记者在营口市热电厂和二分公司院内找到了答案。

  在那里,记者不但看到了大量刚使用一、两年就被挖出来的钢管,还看到了大量购买了没有使用或无法使用的供暖材料。

  政府下文让国企天价购热

  时任营口市热电公司技术处副处长的高鹏说:“热网工程完成后,不但没有按规定进行打压,而且是根本没有对管道进行清洗就投入使用了。”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没有对管道进行清洗的后果是,营口市用天价购热以补偿热源提供者——华能营口热电有限责任公司。

  华能营口热电公司2011年5月31日给营口市人民政府行文:“由于水质不合格的原因,给华能热电带来的供热成本增加5098万元。”

  2011年8月30日,营口市发改委、物价局给华能营口热电公司(卖热者)和营口市热电公司(买热者)下发了《关于制定华能营口热电公司供暖热力价格的通知》,核心内容是:“华能电厂供暖热力价格每GJ为40元。”

  对于这一文件,身为热力购买方营口市热电公司总经理的万金华一针见血地指出,这是政府用红头文件形式公开补偿因未清洗管网而给华能公司造成的损失。

  万金华介绍,华能营口热力公司在筹备之初,就热力价格曾与营口市热电厂有过协议,约定价格为26至30元/GJ,而这一价格是符合市场行情的。如辽宁的锦州热源价格仅为26元,阜新仅为25元,北京不过才33元。

  营口市在华能供热两年后将价格上调至40元的天价。在万金华看来,这就是用政府文件变相给华能补偿损失,以达到掩盖相关人员渎职的目的。

  万金华痛心地说:“我公司按照政府文件的价格比双方最初议定的价格(其实就是市场价格)要向华能多支付1亿多元。就此项工程而言,加上工程浪费和以后的利益损失两方面,保守估计给我公司造成的损失要超过2亿元!这是我们的国企啊!”

  万金华,这位营口市人大代表、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营口市劳动模范,从2011年8月开始举报,至今没有结果。

  举报人多次受威胁

  “爸,我们两口子又接到威胁电话了,求你了,别告了!你已经是7个月小孩儿的爷爷了!”

  “儿子,你们自己小心点儿吧。这事儿,我告定了!因为这不仅关系到几十万市民的冷暖,还涉及到数亿元国有资产流失问题。不弄清真相,我死不瞑目!”

  这并不是电影中的台词,而是辽宁省营口市热电公司的法人代表、党委书记兼总经理万金华与独生子一个多月前的一段对话。

  他们口中的“这事儿”就是指营口市2010年供热管网改造工程。

  “两年来,我多次以个人或公司集体等形式向营口市有关领导和部门举报这事儿,并要求追究主责任人周某某失职、渎职等相关法律责任。但始终没有得到回复。”万金华向《法制日报》记者说:“我之所以举报此事,是因为这个工程有严重质量问题、存在严重隐患,不但给老百姓带来了灾难,还给我所在的国有企业带来巨大损失。”

  “我公司承担着全市85%以上的供热面积。但改造工程并不是我公司施工的,其质量好坏我们不能决定。老百姓不知情,供暖出了问题总找我公司闹事,这让我本人和公司背了黑锅。”万金华进一步解释其举报原因。

  “1995年底,我出任营口市热电公司一把手,将公司供热面积从50多万平提高到如今的近1100万平,固定资产从不足3000万元增加到近20亿元。我对这个企业有很深的感情。我马上要退休了,2亿元哪怕是更多损失都不影响我个人生活,但是我良心过不去啊!”万金华越说越激动,“从今年初开始举报,我见迟迟没有结果,已经灰心了,我都不想告了。可是,树欲静而风不止。去年我多次发现在回家的路上有人跟踪我,我将这一情况向上级组织反映过。一个多月前我儿子又接到威胁电话。这让我意识到,与其被动应付不如再次主动出击,这是我再次举报的真实原因。”

  据了解,在3月28日营口市人大常委会议上,这项工程的总指挥——原公用事业局周某某,因表决时赞成票没过半数未能继续出任局长。

  万金华说:“这次人大会后,我家人开始受到威胁。”

  短评:民生工程伤了民心谁之过

  营口市在获悉百姓大规模上访、强烈要求改善供暖条件的诉求后,克服财政困难,千方百计筹措6亿资金改造管网,堪称名副其实的民生工程。

  我们没有理由不为当地领导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的英明决策拍手称快,我们也没有理由不为老百姓通过自己的行动争取到了改善基本生存条件的权利欢呼起舞。

  然而,工程完成后的诸多问题却令人汗颜。为什么迟迟拿不出一个令人信服的质量合格报告呢?为什么正常至少是20年使用寿命的管网头三年就这么多质量事故?为什么使用三年了不进行竣工验收?为什么至今有近九成的工程未决算呢?

  人大代表的议案和政协委员的提案,历时两年的实名举报,为什么得不到令人信服的回应呢?如果相关部门压根就不想给出答案并且能蒙混过关,那么,我们能保证下一个民生工程不伤民心吗?(张国强)

分享到:
    
------分隔线----------------------------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友情链接(按推荐调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