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李慧娟)一年前,从西夏区首批131户生态移民搬入镇北堡镇同阳新村以来,如今已经有160户700人相继在这里落户生根。家当搬来了,新家也安顿好了,对同阳新村党支部来说,如何帮助这些移民脱贫致富奔小康,实现“搬得出、稳得住、管得好、能致富”的目标,一直是他们心头的大事。
7月14日,记者在同阳新村党支部书记满虎的带领下,走进银川昊惠畜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鸡场。一排排标准化鸡舍首先映入眼帘,没有鸡粪的臭味、没有饲料乱堆的场景,有的是满眼的新绿、机械化的鸡蛋包装流水线。董事长黄建虎告诉记者,整座鸡场总投资超过2700万元,由合作社310户农户共同拥有,目前养殖有蛋鸡12万只、种鸡2万只,日产鸡蛋达到8.5吨,区内70多家超市都有“昊惠”品牌的土鸡蛋、无公害鸡蛋销售。黄建虎说,去年整个合作社纯利润达到200多万元,每个社员都分到了2000元至3万元不等的红利。
今年3月,该合作社在同阳新村建设了220亩生态鸡养殖扶贫创业园,26户移民认养了2.6万只种鸡。黄建虎说:“合作社提供种鸡和饲料,以及养殖技术培训,由农户自己放养。”移民李志贵说:“我认养了3000只鸡,每只能卖到100元左右,4个月能赚1万元,一年就有近3万元的收入,比打工强多了。”
如今,在同阳新村,像李志贵一样加入合作社、靠养殖生态鸡走上致富路的村民越来越多。在满虎看来,同阳新村土地有限,移民户均分得2亩耕地,全部流转到农业合作社统一经营,以后还会迎来新的移民,依靠土地致富不现实。传统的移民扶持方式也只是解决一时温饱,要从根本上解决移民脱贫致富问题,必须发展移民产业化经营,将分散的小户经营引入统一的市场,真正实现移民脱贫致富。
于是在今年,同阳新村党支部向西夏区扶贫办(移民办)申请了生态鸡养殖项目,成立了养殖协会党小组,组建了生态鸡养殖协会。党支部还提出了“跳出同阳谋发展”的思路,采取“产业工人、合作经营、自主创业、家庭经营、季节用工、公岗补充”六种模式推进劳务产业;采取托管分红的方式推进奶产业;采取“协会+合作社+养殖户”的模式推进生态鸡养殖业。经过摸索,同阳新村走出了一条以产业化经营带动移民群众脱贫致富的路子,有力地帮助了移民增收。目前,进入园区养殖户达26户,养殖生态鸡26000多只,预计实现利润156万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