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刘波 通讯员黄忠学 黄义新 特约记者钱坤
“靠着村党员信贷帮扶合作社贷来的5000元资金,添上了4头母猪,今年窝窝猪仔卖的心热,少说一年多增收上万元。”7月31日,建始县三里乡擦擦坡村50多岁农妇向冬芝提起党员信贷帮扶合作社,心里像蜜一样甜。
今年,建始在党建示范村创建中,充分依托中国扶贫基金会开展的“扶贫互助资金试点项目”,大力兴办农村党员信贷帮扶合作社,被当地百姓称之为“家门口的银行”,架起一座座致富奔小康“金桥”,正成为一项惠民富民的实实在在“民心工程”,引人关注。
支部领头办社
“一定要将村支部组织优势与扶贫互助的资金优势有力结合起来,走党建强社,合作兴社之路,真正使农村党员信贷帮扶合作社惠民富民的民心工程。”建始县委常委、组织部长、统战部长马宏君要求。
“开始兴办扶贫互助合作社,最担心就是怕办砸了。实践证明,若不充分发挥党员作用,走支部领办之路,肯定是办砸!”擦擦坡村是我县首个试点村,回忆起5年前开始兴办农村党员信贷帮扶合作社的情形,擦擦坡村支书刘大夫还是有些激动。
为此,该村支部数次召开全村党员群众大会,对扶贫互助合作社走什么路、该如何运行进行专题研讨。在探讨中,支部领头办社、党员负责担保抓运行、红利倾向民生工程的运作模式诞生。
近年来,该村农村党员信贷帮扶合作社由村支两委一名委员专门负责,支部把每月17日作为党员信贷帮扶合作社财务公开日。由起初合作社理事会、监事会成员参加,到如今,全村党员和村民代表参加,除审定财务外,还就村级发展壮大展开群策群力讨论,并邀请专家对村民进行种养殖技术培训。17号这一天,已成为该村法定议事培训日,这是党员信贷帮扶合作社办出的意外收获。
如今,该村党员信贷帮扶合作社成为百姓的“解难社”、“致富社”,支部焕发前所未有活力。这一做法引起关注,32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先后前来观摩调研。
借鉴这一成功模式,今年,在县委组织部的统一协调下,基层组织优势与财政扶贫互助资金优势有机结合,由各村(社区)党支部牵头,组织发动群众,大力兴办农村党员信贷帮扶合作社。同时,把建立健全党内互帮互助机制和激励关怀帮扶机制有效结合起来,村(社区)党支部作为“单位会员”入社,并从县管党费种列支党费扶贫资金,为每个村(社区)党支部配股1万元。依托村(社区)党员群众服务中心,为合作社建起规范化办公活动场所。到目前,全县已累计投入财政扶贫资金230万元,投入党费15万元,吸纳入社农户2800户,成员缴纳互助金60余万元,共创办农村党员信贷帮扶合作社15个,其中州、县党建示范带上的村(社区)3个。
党员牵头抓运行
擦擦坡村支部将全村10个村民小组划分成6个网格党小组,由每名党小组长负责担保发放回收贷款。特别是该村支部充分授权于党小组长,经过村支部和党员信贷帮扶合作社讨论决定的烟叶产业,若农户急需投入资金,无需担保,由党小组直接为农户办理。网格党小组长刘哲辉4年时间累计为困难户张宗权担保发放烟叶产前投入和购买母猪仔信贷资金1.1万元,如今,张宗权不仅还清了多年累计的上万元老债务,他家的茅草房也变成了平房;养猪大户刘克碧周转资金不够,眼看生猪就要断炊了,没想到,第二天党小组长就把就把上万元信贷资金送上了门。
擦擦坡,挂起一面坡,停雨三天无水喝,是远近闻名的自然条件恶劣的贫困村。近5年来,该村充分发挥党员在信贷帮扶中作用,使全村62户贫困户通过信贷帮扶搞发展摘掉穷帽子。累计为全村70%以上群众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借款189万元,资金回收率100%,合作社股本金已达35万元,靠信贷帮扶,全村发展甜柿、魔芋、烟叶800亩,年出栏商品猪超过2000头,村民去年人均纯收入达到4600元,由贫困村一跃成为富裕村。
创新机制管社,是我县兴办农村党员信贷帮扶合作社一直探索的课题。充分发挥农村党员服务作用,大胆让农村党员领挑运行重担,是最得意之作。
因为农村党员最熟悉身边群众的发展情况,不仅可利用每笔信贷帮扶资金帮助身边群众把发展搞上来,还可以监督把每一笔资金用在刀刃上。为此,我县采取网格化管理模式,将每个村(社区)划分为若干网格党小组,由党小组负责抓信贷帮扶资金发放回收运行。要求每一位网格党小组争当“五员”(即担保员、审批员、信息员、监督员、还款员),结合党员评星活动,并给与党员一定信誉担保额度,党员信誉担保出现坏账、死账的,可直接从村(社区)党支部股金中冲减。
龙坪乡店子坪村在信贷帮扶合作社运行中,充分发挥党员作用,仅今年就已发放信贷资金10万余元新增猕猴桃和魔芋种芋250亩;花坪镇周唐村要求党员充分发挥农村党员信贷帮扶合作社,带领周边群众大力发展猕猴桃、魔芋、湖北贝母和景阳鸡,靠着党员担保借贷的一笔笔发展资金,这个种烟专业村正踏上特色产业转型升级跨越之路。
党员牵头抓运行,真正把党员与群众利益捆在一起,使每一名农村党员在服务群众找到了成就感和荣誉感。这一模式,正使我县农村党员信贷帮扶合作社踏上良性运行之路。
红利倾向惠民生
只听说致富路、幸福水之类的词汇,而在三里乡擦擦坡村却把一条条路、一口口水井称之为“红利路”、“红利水”的。
原来,该村把近几年农村党员信贷帮扶合作社借款利率所得的红利,大部分用于集中办公益大事。为鼓励老百姓大力发展产业,通过党员信贷帮扶合作社财务公开日,召开理监事、党员和村民代表大会,议定拿出1.1万元,并通过“一事一议”方式,老百姓自筹资金1万多元,硬化4组田间路600米,把水泥路都修进了产业园里,百姓发展积极性更高;去年又投入8000元,建起生物漫滤池一口,一下子解决了全村82户村民安全饮水问题,并在今年将继续加大普惠百姓的路网和饮水投入力度,由此,“红利路”、“红利水”在该村得名。
共建共享、兴社强村富民惠民,是兴办农村党员信贷帮扶合作社的宗旨所在。为此,我县做出一项硬性规定:借贷利息60%收入必须用于村级公益事业,10%用于扩大本金。
此举,正使我县农村党员信贷帮扶合作社让当地百姓富裕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