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农兴业网团旗下网站·中国农业百强网站(科教文化类十强)
用户名: 密码:   注册帐号 忘记密码?
当前位置: 中国农民网 > 农民合作社 > 合作社风采 > 叶立国:从农机协会到土地信用合作社 返回首页

叶立国:从农机协会到土地信用合作社

时间:2013-09-24 02:05来源: 作者:收藏

  

    一个土地信用合作社的成立,让宁夏平罗县姚伏镇小店子村名声大震,吸引了全国各地的人到村里观摩取经。而谈起小店子村的土地信用合作社,就不得不提起一个人,他就是当地群众最熟悉不过的、土地信用合作社的发起人叶立国。

    今年38岁的叶立国是小店子村党支部书记,自从十年前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以来,如何让农民从农田里解放出来,最大限度地增加农民收入是他一直思考的问题。

    小店子村是少数民族杂居村,全村1500多人近三分之一是回族,其中八队和四队是纯回族居住区。村民很早就有经商的传统,许多村民外出打工致使土地荒废。为了解决空置土地,提高村民收入,叶立国大胆探索,决定成立小店子村农机协会,也就是后来演变而成的土地信用合作社。这在2005年还是一个新鲜事物,在全国也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要在村民中推广更是难上加难,许多村民都在观望。叶立国就一家一户苦口婆心地给村民做工作:把你的土地租给协会,一亩地一年给你480元。就这样磨破了嘴皮,农机协会当年也只租到80亩耕地,协会进行代耕种、代插秧、代收获一条龙服务。一年下来,农机协会收获不错。村民们算账发现:每亩地交给协会,能得480元;如果自己种,除去各种成本大概能净挣400多元。

    辛苦干一年,不如不干。第二年,更多的村民主动把地租给了协会,而此时叶立国的威信也大大提高。

    “不违反国家土地政策,不动摇土地承包经营权,不变更土地用途,农民利益不能受到伤害。”叶立国说,经过一年的摸索,2006年,村里在农机协会的基础上,大胆成立了农村土地信用合作社,一些农民从土地上脱离出来,外出打工、搞商贸、开出租。村里的老年人,到七八十岁干不动了,把土地存入信用社,不仅吃的有了,花的也有了。另外,土地信用社把土地贷给大户耕种,实现了土地机械化操作、产业化经营,降低了种植成本,增加了农民收入和村集体收入。

    随着外出打工的人越来越多,小店子村人的思想观念也发生着极大变化。叶立国说,这些年,他获得了包括全国劳动模范在内的很多荣誉,但最大的收获就是改变了村民的打工观念。“最初我种万寿菊,村民在我这里打工会觉得很不好意思,也都不讲工钱,给多少拿多少,现在是先谈价钱再干活儿。”为了让村里不能外出的妇女、老人获得更多的收入,叶立国把村里流转的部分土地承包下来种植万寿菊,雇佣村民打工,几年下来,村民的工资由最初的每天25元涨到了100元。叶立国说,去年他仅给工人发工资就支出了65万元,而且村里大部分村民都在外面打工创业。

    如今,小店子村的土地信用合作社存贷土地面积已由最初的80亩发展到1700亩,土地流转费也由最初的480元涨到了660元。小店子村村民的钱包越来越鼓了。叶立国告诉记者,村里400户人家三分之一都在城里买了房子。(作者: 张国凤 刘艳) 

 

分享到:
    
------分隔线----------------------------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友情链接(按推荐调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