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农兴业网团旗下网站·中国农业百强网站(科教文化类十强)
用户名: 密码:   注册帐号 忘记密码?
当前位置: 中国农民网 > 农民合作社 > 合作社风采 > 合作社,让沂蒙老区乡亲圆了绿色梦――记刘宗路与他的果品专业合作社 返回首页

合作社,让沂蒙老区乡亲圆了绿色梦――记刘宗路与他的果品专业合作社

时间:2013-09-29 23:09来源: 作者:收藏

    中国绿色时报9月10日报道(作者 齐联 记者张一粟) 眼下正是蜜桃采收旺季,在山东省蒙阴县宗路果品专业合作社里,一车车新鲜的蜜桃正源源不断地运进合作社的果品包装车间。合作社理事长刘宗路说,这些鲜桃经过挑选、预冷、包装后,将销往新加坡。到今年9月底,我们鲜桃出口量可达1800多吨,占合作社蜜桃总产量的三成多。  如今,蒙阴县野店镇毛坪村的水果产业可是做大了,靠种果树富起来的乡亲们真切体会到了成立专业合作社的好处,他们从心底里感谢专业合作社的带头人刘宗路给他们带来了福祉。  合作生金助推甜蜜事业  毛坪村有多年种植果树的传统,可这个村子地处偏远、交通不便,与外界的信息交流一直很闭塞,种出来的水果只在周边窄小的范围销售,果农辛辛苦苦一年挣不了几个钱。种果树费时、费力、不赚钱,一些果农甚至想把果树刨掉改种其他作物。  此情此景让复员军人刘宗路心里好不安宁。1992年,刚刚复员回乡的刘宗路动起了帮乡亲们销售水果的脑筋。为了寻找果品销路,他自费到江苏、福建、广东等南方地区考察市场。一路考察,让刘宗路心中有了数:他不仅掌握了大量的果品市场信息,还与果品市场的管理人员、营销大户建立了联系。就在这一年,刘宗路以高于当地收购价30%的价格收购村里的苹果,然后,与别人合伙雇车将苹果运到南方销售。  刘宗路搞果品经营不仅解决了全村的卖果难题,保住了村民多年苦心经营的果园,并且自己也有了可观的收入。  1996年,刘宗路成立了自己的果品收购组织。但在经销果品过程中,刘宗路发现各家的果品成熟时间不一样、质量不一样,产量也有限,卖水果总接不了大单,价钱自然也就上不去。规模化、专业化、市场化是做大果品产业的“瓶颈”。  认识到这一点,刘宗路在2008年5月牵头成立了野店镇第一个农村经济合作组织――蒙阴县宗路果品专业合作社。有了果品专业合作社,野店镇果品营销量不断增加,去年,合作社果品销售额达到5237万元。  科技生辉丰收满园硕果  要实现果品生产的专业化必须依靠科学技术。  宗路合作社成立后,每年都要按季节聘请市、县、镇里的技术人员到果园向合作社成员传授果树管理新技术。为了让成员掌握不同季节的果树管理技术,合作社每年都为成员举办3期-6期果树技术培训班。合作社还购买了科技书籍、资料,并把1万多册(张)宣传册送给乡亲们学习,每年还印制1000多份科技挂历免费发给合作社成员。  合作社把引入新品种当成了提高果品质量的关键措施。为了出口的需要,合作社将桃树的品种逐渐改换成耐长途运输的肉质桃。在果园管理上,合作社更是严格按照技术标准种植,并建立了完备的果树科学种植档案。近年来,蒙阴县宗路合作社先后帮全村果农及四邻八乡的农民引入果树新品种50多个,推广果树种植新技术60多项。  有了科学技术的支撑,合作社成员种出的水果质量好,每公斤能比普通水果的价格高出6角多钱。大连果商江先生连续6年在蒙阴购桃。他说:“我也选购过其他地方的蜜桃,味道都不如蒙阴的,经过对比我每年都选购这里的蜜桃。”  “在新加坡的超市内,日本的2个桃就可以卖到20新元,可咱们的呢?4个桃才卖到5新元。无论外观还是口感,咱们与世界先进水平还有不小的差距,以后还要继续提高管理水平。”刘宗路的话道出了他对果品质量更高的追求。  合作牵线圆梦幸福生活  望着满目硕果累累和绿树荫荫成行,刘宗路信心十足。他说,发展果业承载着自己和全社农民的幸福梦想。  做大做强果品产业,规模化是保证。  合作社在刘宗路的带领下影响力不断增强。目前,宗路果品专业合作社会员达2600多名,辐射带动了周边12个行政村发展果品生产,合作社拥有优质果品基地2.5万亩、年产果品7.5万吨、购销果品2.4万吨,成员户均增收5000余元。  为做大规模,合作社严格按照先进质量管理体系要求,认真把好水果生产、采购、运输、储存、加工、包装等每道关口,确保果品质量。合作社的管理逐渐形成了一整套的运行模式:对成员和生产基地实行“八统一”管理模式――统一技术培训、统一生产标准、统一制订苹果无公害技术操作规程、统一栽培模式、统一农资供应、统一果品品牌、统一包装式样、统一组织销售。合作社采用统一商标,合作社对成员基地进行编码,制作成条形码,在果品包装上贴条封口,建立果品质量可追溯制度,培育一批果品营销队伍,解决果品销售难题。这一系列措施有效提升了苹果生产和农民组织化水平。  经过这些年的精心经营和周密规划,合作社目前有办公楼1座,储藏库2座、库容达1.5万吨,交易大棚1600平方米,固定资产总额1500万元,宗路果品专业合作社成为临沂市第一家拥有果品自主出口权的知名大型果品企业,经营范围涉及果树种植、果品贮藏、加工和农资购销。  品牌做大水果香飘海外  拓展市场,好果才能卖到好价钱。刘宗路与他的果品合作社的成员们走南闯北卖果品,慢慢悟出了拓展市场的经营之道。  他们走市场化道路的第一招是开展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目前,合作社已通过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蒙阴苹果地理标志产品认证,红富士苹果、蜜桃、杏、葡萄、中华寿桃、大樱桃、山楂7种果品有了绿色证书,600亩有机果品通过北京中绿华夏有机食品认证中心的有机转换产品认证。第二招是叫响宗路果品合作社的品牌。合作社挖掘沂蒙山区果品文化内涵,在国家商标局注册了“沂蒙六姐妹”商标。第三招是扩宽果品销售渠道。合作社在完善全覆盖的市场销售网络上,打造了一支诚信、过硬的销售队伍,并在上海、江西、福建、浙江和广州、深圳、南京等地设立了直销点,聘请当地销售人员50余名,大打“蒙阴蜜桃甲天下”品牌,建设现代果品物流中心,将果品打入城市大型超市,实现了沂蒙果品与现代流通网络的对接。  国内市场做开了,刘宗路和成员们又开始琢磨如何让成员种的桃多卖钱。在销售果品中,合作社得到信息:外销比内销每公斤可以高出3元-4元,而且价格相对稳定,经营风险也小。为了创造更大的效益,合作社把目光又放在了开拓国外市场上。  2010年,合作社依托烟台的一家外贸公司,出口了200多吨蜜桃。去年,合作社以果品出口创汇为目标,成功注册了果品出口企业,成为临沂市第一个果品专业合作社出口企业,去年一年出口蜜桃1300多吨。今年8月7日,蒙阴宗路果品合作社出产的蜜桃通过临沂市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的检验,获得了直接出口权,今年的蜜桃出口量可达1800多吨。  “我们的蜜桃在新加坡市场的占有率可达50%。最近,我们又在洽谈蜜桃出口南非的合同。我们要不断努力,将更多的蜜桃销往海外。”刘宗路对果品合作社的发展前景信心满满。  作为2012中国合作经济年度成就奖“中国50佳合作社”之一,蒙阴县宗路果品专业合作社用成功的实践展示了发展现代林业的生机与方向。  

分享到:
    
------分隔线----------------------------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友情链接(按推荐调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