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农民日报 》( 2013年09月10日 05 版)
车彦旭 本报记者 刘伟林
黑龙江省肇东市佰富玉米种植合作社理事长、总经理马青春今年41岁,是地地道道的肇东市安民乡人。这位看上去很普通也很纯朴的汉子,凭借智慧的头脑和勤劳的双手,不仅租赁了10万亩玉米种植基地,成为肇东、安达、青冈等市县远近闻名的粮食销售“大王”,还联合大连北良物流集团,投资8亿元在家乡建设了烘干、仓储、物流等设备设施,实施“企社合一”,组建了安民乡佰富产业化玉米种植专业合作社,形成粮食种植、烘干、收储、销售全产业链的经营模式。
马青春,毕业于佳木斯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一次偶然的事情让他弃医经商,短短几年时间就成立了自己的运输公司,往返于青冈、兰西、安达等周边市县收购玉米。富裕起来的马青春意识到,“我是安民人,自己富了不算什么,更多的是应该为乡亲们做些什么。”
佰富玉米种植专业合作社就是马青春深思熟虑后的产物。
安民乡地力贫瘠,庄稼收成纯看“天意”。乡亲们靠什么致富?多年的玉米收购经验让马青春对玉米特别敏感,何不尝试“抱团取暖”,连片种植,以争取更多的话语权呢?2008年,佰富玉米种植专业合作社项目就这样启动了。村民采取土地出租或者入股的方式加入合作社。当年,安民乡二龙村200户农民加入合作社,秋后算账每亩仅分红就达到了100元,亩增收近200元。第二年,二龙村的乡亲们看到了规模经营的好处,以前观望的主动把耕地加入到了合作社,500多户入社分红。
“原来种庄稼,每亩也就收入300元,加入合作社后,每亩每年就能收到500元,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村民王振新说。合作社成立后,今年40多岁的王振新成了合作社的机车手,平时对合作社的土地进行旋耕、播种、施肥,每月领取1500元工资。
王振新说:“合作社的建立既帮助了乡亲有稳定的收入,也完善了合作社的产业链条,降低了运营成本。”
今年,合作社又投资240万元集中流转4000亩二龙村、永红村耕地进行示范种植,新上大型节水灌溉设施,以种植玉米为主,间种谷糜、豆类、高粱、荞麦等10余种五谷杂粮。同时吸纳全乡10个村1400个种田大户加入合作社,耕地规模经营面积达到5万多亩。
为了进一步扩大合作社的规模,2012年开始,马青春通过多年来在商场上积累的人脉关系,联系到了大连北良物流有限公司,签订长期合作协议,由北良物流公司提供流通资金10亿元以上,合作社负责收储。当年,粮食收贮达20万吨以上,实现利润10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已达6500万元。
同年9月,马青春又组织合作社成员,制订了详尽的合作社章程和各项管理制度,成立了合作社监事会、理事会,发挥成员的自身特长和优势,组建了玉米技术指导中心、信息中心、农资配送中心等12个服务组织。按照区域划分,各服务组织免费对周边玉米种植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根据服务质量和效益的高低,适当从合作社获取利润。
两年来,合作社已培训专业技术员78人,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500余人,60多户农民入驻公寓,架设电线、光缆、有线电视网络、通讯网络5300米,合作社农户的生产生活水平明显改善,一个新型农村社区呈现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