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农兴业网团旗下网站·中国农业百强网站(科教文化类十强)
用户名: 密码:   注册帐号 忘记密码?
当前位置: 中国农民网 > 新农村 > 农村新变化 > 田园风光美如画 幸福生活新农家 返回首页

田园风光美如画 幸福生活新农家

时间:2015-06-08 10:50来源: 作者:陈颖收藏

  洪水镇解放村位于县城西北郊7公里处,享有“柳岸水乡”盛名和水西大地 “小江南”的美誉。解放村以种植优质水稻、油菜等传统农作物为主,红大米是当地有名的特色农产品。全村有10个村民组666户人家,民风纯朴、文化底蕴厚重。数百栋民居按青瓦白墙、花窗楼阁的黔西北特色风格建造,是“美丽乡村”建设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初夏,解放村到处是令人心旷神怡的绿色,柳岸水乡洋溢生机和美丽,一脉“八卦”型清溪环绕村子,清溪两岸杨柳相依,小巧精致的楼房倒影在清溪里,庭院花香,枝头鸟语,村民们在水田里插秧苗场景和农家乐里的欢声笑语尤为生动。

  曾经,解放村是出了名的交通闭塞村。“在2007年以前,到县城7公里的直线距离足足要绕上10公里小路,村里全是泥路,一到下雨天,出门就是一身泥。”74岁大娘周贵仙亲生经历了解放村的变化。

  如今,昔日的交通闭塞村已谱写了新篇,全村交通四通八达,村民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2014年,全村接待省内外游人60余万人次,创旅游综合收入3000余万元,农民人均年纯收入达8800元,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双赢。

  准确定位规划 奠定发展基础

  解放村在建设的过程中,始终坚持生态建设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命线,走“农业稳村、旅游强村、生态活村”战略,把原汁原味的田园风光、建设绿水青山作为开发以休闲农业为核心的乡村旅游发展,创造性地开展新农村建设。大力推进新型农民教育培训,提高农民对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意识,推进乡村旅游向生态化、科学化、规范化进程,让广大群众享受到发展生态乡村旅游带来的巨大成果。

  “解放村自然生态保存完好,良田宽广肥沃,水源清洁丰富,文化底蕴厚重,有发展乡村旅游的良好基础。因此我们决定要把解放村打造成集游田园风光、观黔北民居、看千亩菜花、品农家饭菜为一体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目的地。”村党支部书记史洪俊透露了当年的设想。

  2006年,解放村被省质监局认定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2008年成为第六批全国农业标准化一类示范项目核心区,生产的大米获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认证。解放村严格按水稻标准化、无公害技术生产,全村水稻平均亩产610公斤,水稻协会按合同统一收购,企业再进行深加工销售,有效提高了全村农业产业化、农民组织化和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农业标准化、无公害生产逐渐将农民从落后的生产力中解放出来。

  2010年以来,全村每年种植连片油菜1000余亩,并把每年的3月22日定为菜花节,在节庆期间吸引了不少游客。今年3月,贵州·黔西柳岸水乡第五届油菜花文化旅游节取得圆满成功,柳岸水乡度假山庄和15户农家乐每天接待省内外游客,吃农家饭、住农家院、干农家活、看农家景、享农家乐,生意异常火爆。

  洪水镇党委副书记张浪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自豪地谈起解放村的建设结果。“2009年解放村被列为全市十大乡村旅游示范点。 2010年又被确定为全省第一批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村。2011年荣膺‘中国十大最有美丽休闲乡村’和‘全国文明村镇’称号。2012年,在民建中央关怀下,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将解放村列为在外的首个村级‘中国乡村旅游发展研究基地’。2013荣膺‘中国美丽宜居村庄’称号。”

  弘扬“同心思想” 推进 “美丽乡村”建设

  解放村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积极弘扬同心思想,思想上同心同德、目标上同心同向、行动上同心同行,兢兢业业、真抓实干,借助地方资源的禀赋和国家强农惠农政策无缝对接,确保建设项目引进一个、落地一个,建成一个、见效一个,让资源禀赋与惠农政策实现效益最大化,更好地服务“三农”,真正做到以干部的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

  解放村结合村情科学规划,把水利交通、生态环境、黔西北民居等建设纳入统一规划、统筹发展、示范带动,村委、企业、协会、农户四方有效协作、联动发展、科学推进。积极争取、整合国家各种支农涉农项目62个,资金近1亿元,实施建设了同心广场、同心俱乐部、同心文化长廊、同心青石板连河路、沿河观光道、500亩同心林、17公里旅游公路、全省首座村级污水处理站。对15户农家乐进行升级改造,高标准、高质量建设511栋黔西北特色民居。发展了3000亩优质果园,在7公里逢水河两岸补植补种了3000多株树径10公分以上的杨柳和1000多蓬翠竹。“美丽乡村”建设覆盖农户516户,共硬化连户路和院坝30000多平方米,新建了5条小康水泥路,安装了116盏照明灯。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的逐步完善,丰富了乡村旅游内涵,增强了持续发展的活力和后劲。

  “沿河柳絮因风起,雨润新村任婆娑”。几年间,解放村富民梦想的逐步实现,成为构筑幸福、美丽、和谐、小康家园的坚实基础。一栋栋农家院落傍山而立,一条条石板小道纵横交错,一片片果园点缀山间,让解放村的发展潜力无限,也折射出解放村人与自然和谐辉映的美丽画卷。

  青瓦屋面,雕花木窗,红漆大门,摆一桌土豆、白菜、酸菜、腊肉,来一碗红米饭,再上一壶地道的土家苞谷酒,在村民的农家乐内没有人不会陶醉。

  大力宣传推介 打造旅游品牌

  解放村充分发挥广大群众的主体作用,充分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鼓励村民同心协力、立足村情、结合实际,积极投身到以生态农业和乡村旅游为主的新农村建设。不断满足广大游客回归自然、参与农事、休闲娱乐和体验农耕文化的市场需求,开辟了农民致富门路,推动了生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健康持续发展。

  2007年以来,解放村聘请了省旅游专家编制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并加大宣传、推介力度,争取群众、政府和社会支持发展乡村旅游,积极申报以休闲农业为核心的乡村旅游示范项目建设,争取资金发动群众投工投劳进行了村庄整治。

  2014年6月,《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登的题为“毕节之变——披上绿毯子、拔掉穷根子”一文中对解放村经济社会发展给予了肯定。《人民日报》专题采访报道了柳岸水乡农民摄影协会工作。中央4台、中央7台、《经济日报》、《农民日报》等100多家各级主流媒体专题报道了解放村生态建设、乡村旅游、精神文明建设等工作,对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繁荣农村文化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有梦想,就有机会,有奋斗,任何美好的东西都能实现。全村村民怀揣梦想,戮力同心,艰苦奋斗,使解放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农业标准化让生活更美好,旅游大发展让乡村更乐活。在解放村,这已不再是梦想,而是多姿多彩的实践。

  村民高斌家七年前还是村里的特困户,吃的是救济粮,住的是茅草房,乡村旅游开发后,村委会整合资金对他家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和生态文明家园建设,扶持他搞起了农家乐,几年后,高斌家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2013年与2014年纯收入就达20多万元,现在他家开的是小轿车,住的是小楼房,日子越过越红火。

  今天,解放村人田间地头忙科技,庭院忙经济发展,旅游忙经营赚钱,休闲忙读书“充电”,26个农民还自发成立了“柳岸水乡农民摄影协会”,用镜头记录下幸福美好的生活。

分享到:
    
------分隔线----------------------------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友情链接(按推荐调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