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生活、低碳农业、生态农业……”这些新鲜词语,对于贵州省遵义市道真仡佬族自治县的广大农民来说曾经十分陌生。可如今,煮饭用“低碳”节能沼气、购物选“低碳”环保用品、种地施“低碳”农家积肥、发展产业选择生态型……全县广大农村大兴“低碳之风”。
“看我家的猪圈,猪粪全流进了沼气池,不但没有了臭味,这粪便还派上了大用场。现在我用沼气做饭,一二十分钟就把饭做好了,干净又省时。”从地里干完活回到家里的李满英边做饭边说。
道真县在新农村建设中,始终坚持以“四在农家”创建为载体,把沼气池工程与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紧密结合起来。一方面。该县把沼气工程建设和发展生态农业结合起来,通过推广“猪沼菜”、“猪沼果”、“猪沼鱼”等生态循环模式,把猪的粪便用来产沼气,再用沼渣沼液作有机肥和饲料,每个沼气池每年能为用户节支增收800元以上。另一方面,结合沼气推广,该县还同步实施了 “一池三改”( 建沼气池、改圈、改厕、改厨)和乡村环境综合整治活动,对农村环境卫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农村的脏、乱、差现象得到了有效治理,改善了村容村貌,提高了农民生活质量。目前该县已实施“一池三改” ( 建沼气池、改圈、改厕、改厨)2万余户。
此外,该县还大力实施测土配方施肥补贴资金项目。仅2009年就有35万亩土地吃上了“营养餐”,受益农民达10万人,节本增效合计约240万元。昔日乐于种“卫生田”的农民现在也重视“低碳”有机肥的使用,“低碳”农家肥一下子变得“吃香”起来。
“在农村,洗澡不方便是我们老百姓都犯难的事。如今有了环保、节能、安全的太阳能,劳作一天回来开关一拧,冲个凉,洗个澡,真是方便极了。”
自中央的家电下乡政策实施以来,全县销售太阳能就多达3000多台,如今的农民也在追求舒适低碳的生活。太阳能的推广使用,满足了农民一年四季使用热水洗澡、洗衣服、洗菜等生活需要。据测算,每台热水器每年供应的生活热水,***当于214公斤标准煤、163立方米天然气、1748度电产生的热量,可带来现金近千元的经济效益。一台品牌太阳能热水器的使用寿命是15年,节约费用近15000元,一般两年左右时间便可收回成本,农民一次性投入,长期受益,农民的屋顶成为名副其实的“黄金屋顶”,经济效益特别明显。
“低碳就是节约用电,家里的电灯不用时要随手关上”,“低碳就是我们在进超市买东西的时候,不用塑料袋,用自己带的布口袋”……”如今,道真农民的环保意识不断提高,循环使用水、改造器具节水、做饭不让火超出锅底、降低电视机、电脑、手机的亮度等节能小技巧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中,形成了健康、文明、节约、环保的社会新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