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农兴业网团旗下网站·中国农业百强网站(科教文化类十强)
用户名: 密码:   注册帐号 忘记密码?
当前位置: 中国农民网 > 新农村 > 农村新风尚 > 安徽农家书屋丰富农民新生活 返回首页

安徽农家书屋丰富农民新生活

时间:2015-09-18 14:27来源: 中安在线作者:收藏

    采访团一行抵达宿州市栏杆镇姜楼村的时候,大家都因为眼前这座两层楼的农家小院赞叹不已。院门外是一望无垠的绿色田野,小院里分片种满了各色花卉。两层小楼的楼顶上赫然几个鎏金大字:姜楼村农家书屋。

  栏杆镇姜楼村农家书屋,由安徽农业大学教授张德群于2006年捐助建立。张德群教授原是栏杆镇姜楼村人,为改变家乡面貌、丰富农民文化生活,捐赠图书200册,建立姜楼村图书室。因为条件有限,书屋只能建在自家的一间简陋的小屋里。2008年纳入农家书屋工程项目,由于作用发挥较好,2013年桥区政府投入资金20余万元,建设了总面积200平方米的农家书屋。2014年栏杆镇为姜楼村农家书屋筹集资金7万余元,建成了姜楼村文化大院,使农家书屋成为初具规模的村级图书阅览室。农家书屋从小到大发展到藏书两万三千余册,总阅览人数(次)达30000多人,小小书屋在姜楼及周边村庄成为村民们家喻户晓的读书、娱乐、学习活动的重要场所。

  书屋自建立以来,实行常年全天候开放,管理员热心服务、耐心指点,并告知如何选择书籍的一些小窍门。对腿脚不便和没有时间来借阅的读者,采取送书上门的方式方便借阅。据了解,村民多年来都能严格遵守图书管理制度,七年来仅丢失一册儿童卡通书,一册《水浒传》被翻烂了页,已用胶水仔细粘好。规范借阅、爱惜书籍已成为姜楼村农民的自觉行为。

  有了社会各界的热心支持和帮助,捐赠的图书越来越多,读者也越来越多,这也给管理带来一定难度。为了使新书及时上架,忙不过来时,图书管理员发动书友帮忙整理,有时带领全家参与整理和管理。每当新书到来,在小黑板上写出《新书快递》告示书友,使读者及时了解新书内容便于查询借阅。为了方便村民及时查询农业科技知识,农家书屋管理员创新服务方式,把科技光盘内容转换成手机视频,下载在用户的手机里,让他们在家里、田间地头,随时随地都能查看到科技资料,实用方便。为了防止图书遭鼠咬、虫蛀、受潮,每年必须对所有图书进行一次晾晒,并在书柜内置放樟脑丸,由于数年的坚持,至今没有图书被毁现象。

  为了倡导村民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普及和推广科技知识及卫生保健常识,宣传社会主义荣辱观和伦理道德,以姜楼农家书屋为中心,成立了“文化科普信息协会”,聘请安农大教授张德群为名誉会长,农民随时可与专家教授通过电话、网络或面对面的方式咨询疑难问题。由于协会的影响力,小集中学在此设立了素质教育教学基地,安徽省图书馆在此设立服务点,安徽农业大学在此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基地。为了使广大书画爱好者加强交流、提升创作水平,以书屋为载体成立了姜楼书画社,开展书法、美术培训活动,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培养了书画人才。

  目前,姜楼村农家书屋已成为栏杆镇周边农民群众学知识、学科学、丰富精神文化生活的魅力家园,来农家书屋看书的人越来越多,共外借图书达一万多册、流动阅读者达三万多人(次),形成了看书、捐书、爱书的良好氛围。

  由于姜楼村农家书屋的全新理念、管理员的无私奉献,小书屋发挥了大作用,为家乡的文化发展、文明建设,经济建设做出积极贡献,图书管理员张德久作为安徽省唯一的农家书屋管理员代表,出席了全国农家书屋建设工程总结大会,受到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的表彰。姜楼农家书屋,在农村传播了新思想,树立了新风尚,提高了农民文化素质,维护了农村和谐稳定,成为了新农村建设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分享到:
    
------分隔线----------------------------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友情链接(按推荐调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