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的泾川,一座座蔬菜大棚连成片,一畦畦春韭绿如茵,到处春意盎然、生机勃勃。
来到泾明乡紫荆村的蔬菜园区,51岁的菜农刘贵录一边割韭菜,一边忙着装箱。他说,这些大棚都是去年由乡上筹资、集中劳力搭建的,每个棚占地0.3亩。他自己承包了10个棚,种了2棚韭菜,刚移栽了8棚辣椒。这两天天气好、气温高,2棚韭菜长得快,第一茬才卖了一半就赚了500多元。
据泾明乡乡长刘贵明介绍,现在泾川县的设施蔬菜发展非常快。去年在吊堡子村、紫荆村两个蔬菜园区就新建中拱棚426座。现在,租了大棚种蔬菜的农民都得到了实惠。
其实不仅仅是泾明乡,现在种了设施蔬菜的泾川县菜农普遍尝到了甜头。
为了让更多的农民以菜生“财”,泾川县在设施蔬菜的扩张提质上大做文章。县上以泾I河川现代农业集中区建设为重点,加大设施蔬菜的扶持力度;标准化日光温室每座补助3万元,大拱棚每座补助6000元,中拱棚每座补助500元。此外,县上还积极协调金融部门,为设施蔬菜种植大户落实了小额信用贷款650万元,为蔬菜产业发展提供了“原动力”。
今年,泾川县还在城关、王村、高平等8个乡镇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新建日光温室200座,新建大中拱棚1100座。全县日光温室目前已达到1955座、大中拱棚1.89万座。
蔬菜种植规模扩大了,为了提高蔬菜的科技含量,泾川县还积极开展“让科技进园区、进大棚、进农户”活动,以解决农业科技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
4月15日的“大棚课堂”,就办在了城关镇茂林蔬菜园区菜农王金良家的大棚。“今天的培训,咱采用提问的方式进行,大家有问题尽管问……”县蔬菜办主任吴崇义的开场白,立刻赢得近50多名菜农的阵阵掌声。
见技术员来到自家棚边,菜农王金良赶紧摘下几片发黑的西红柿叶,“快帮我看看,好多天了,这咋办?”王金良满脸愁容。“这是西红柿常出现的灰霉病,易防不易治,应在生长期降低湿度,提高温度,适时放风……”吴崇义讲得认真,菜农们记得专心。
像这***的蔬菜科技培训,今年泾川县在全县开展了160多场次,培训农民1.2万多人次,发放科技资料2万份。结合全县开展的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还开展了科技人员蹲点服务活动,手把手、面对面指导农民种植蔬菜,推广瓜菜新品种32个,培训农民技术员150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