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日,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李仲彬率出席全市新农村建设暨扶贫开发现场会代表参观指导通江、平昌新农村建设和扶贫开发工作,市政协主席熊光林等领导出席会议。
李仲彬和100多名代表先后深入通江县民胜镇周子坪村、东郡村,杨柏乡仙人嵌村,平昌县双鹿乡玉鹿村,驷马镇双城村、天生村参观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居民生产生活环境改善、小型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农村卫生院建设等涉及新农村建设和扶贫开发的现场。与会代表冒细雨,乘大巴,行程300多公里。参观途中,李仲彬对各个现场进行点评,发表了重要讲话。
2008年6月,素有通巴快车道之称的通水路建成通车曾为地处公路沿线但多年贫困的通江县民胜镇周子坪村带来发展的契机。而现在,巴中至达州高速公路开工建设,距离高速出口仅20多公里的周子坪村又成为通江县对接大交通的最前沿。近一年来,在上级的帮扶下,村里水、田、路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对生产要素的吸附能力更强了。如今,当地建起了产业园区,引来13家外来业主、带动20户大户发展食用菌400万袋,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走进如同大型***房一般的银耳栽培室,层层叠叠的钢架上放置着成千上万的耳袋,看着眼前一朵朵娇嫩的银耳,呼吸着弥漫成熟银耳香味的空气,让人格外舒畅。
李仲彬和参会代表走进一间间栽培室,仔细查看银耳长势,询问生产周期。当了解到通过采用新技术,现在一个耳袋可以从原来一次性生长三朵银耳变成生长四朵银耳,同时,不仅数量有变化,而且银耳品质也有很大提升后,大家都说,搞农业、抓产业,的确需要科技作支撑。走出银耳栽培室,走过青杠木屑银耳展示台,露天摆放的近千根椴木银耳耳棒蔚为壮观,吸引了参会代表的目光。李仲彬边走边问,并与业主亲切交谈,关心生产销售情况。
李仲彬深有感触地说,我们过去都在说银耳,但真正像今天看到的这***成规模的银耳还是第一次。周子坪村的发展变化,最大的亮点就是产业发展上有了新突破。这里体现了产业突破,这也是县域经济,因为县域经济要靠产业来支撑,这也是对接大交通的具体措施。县委书记们,你们在做对接大交通产业规划、园区规划等方面的工作时都要开动脑筋,未雨绸缪,预事则立,不要等路通了过后再来规划园区,那就为时已晚了。我已讲过,机遇是给有准备的人,机遇不是每个人都能得到,机遇不是大锅饭,大锅饭就不叫机遇了,人人能够获取的东西,就不叫机遇了,机遇是给有思想、有智慧、有准备的人。各位看了这个点后,都要通过这个点来思考一些问题,分析一些问题,研究一些问题。作为我们巴中,要从实际出发,以产业作支撑。不以产业作支撑,农民是富裕不起来的;没有产业作支撑,我们即使脱了贫,那也只是暂时的,最终要返贫。只要有了产业,我们就能真正脱贫。
“五明一补兴水利,以水兴业促增收”,走进通江县大兴乡东郡村,随处可见鸭鹅戏水,刚刚栽下的秧苗清脆欲滴。五明一补机制新,以水兴业惠民生,是这里的真实写照。
沿着一******蜿蜒的水渠,走过一个个新建的水池,李仲彬一行对东郡村小农水建设称赞不已。李仲彬高兴地说:这里的小农水建设得到了水利部领导专家的肯定,具有推广性、复制性,符合丘陵地区实际。各县区、市级***关部门,特别是水利部门,要抓住水利部关心支持巴中水利建设的大好机遇,大兴水利建设,大、中、小型、微水等水利设施、渠系配套建设都要搞,从而真正解决老百姓生产生活用水问题。巴中一方面要把工程蓄水问题解决好,也要把渠系配套问题解决好。只有这***,才能够成为一个体系,才能够解决问题。今天把大家带来到这里来看,就是因为巴中是个农业大市,农民离开了水,庄稼就种不上,甚至吃水都弄不上。所以说,农田水利建设是各级党委、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
李仲彬特别对通江县在抓项目工作中,“一把手”充分发挥带头示范作用给予肯定。他说,通江为什么有这么一个快速发展和良好局面,就是“一把手”不怕得罪人,敢于碰硬。“一把手”要敢于逗硬,敢于问责,敢于扫除路障。我们的一些地方、一些单位仍有路障,也可以说路障还不少。“一把手”,连矛盾都不敢正视,连问题都不敢解决,怎么去谈发展?怎么去改善民生?不得罪路障,就得罪党的事业,得罪人民的事业。巴中需要做的事太多,需要我们各级领导干部敢于碰硬,敢于正视矛盾,敢于去把一个问题一个问题解决。
位于通巴主干道的通江县杨柏乡仙人嵌村新农村建设示范片,在雨雾笼罩下,更显秀美。
去年以来,仙人嵌村新农村建设示范片所辖的3个村农村风貌改造如火如荼、产业发展更上规模、农民收入显著提高。穿过成片的果林,走过整洁的农家院户,李仲彬一行来到示范片里最具特色和规模的食用菌种植大棚。
今年,浙江老板郑流勤带着儿子和自己的四个***在当地的支持下,在仙人嵌村一次性建起了8个食用菌大棚。现在,大棚里种植的冬菇、高温菇、地栽菇长势看好。李仲彬和郑流勤亲切交谈起来。郑流勤说,当地党委、政府很多方面给予了他大力支持,现在,自己发展产业非常有信心。
李仲彬对郑流勤来巴中发展表示欢迎,他说,当年红军到巴中,帮我们政治上得解放,打好了巴中的政治翻身仗。现在,你们这些外地投资者来巴中,带来了技术和资金,是在帮我们打好经济翻身仗。随着以“六路”为重点的大交通形成,老区巴中将成为区域交通枢纽,巴中的发展空间很大。作为老区巴中,作为贫困地区,我们一定要以开放的姿态,走出去宣传,以朴实、吃苦、感恩的巴中人胸怀,把外地的人才、资本、技术引进来,形成园区,形成规模,这***才能把我们的产业做大做强。
李仲彬希望郑流勤多宣传巴中,让更多企业家到巴中来投资、来发展;各级地方党委政府要当好外来投资者的后勤部长,让外地企业家在巴中安家落户,实现互利双赢。
李仲彬强调,新农村建设必须要坚持抓好“一路二水三产业,路的问题要解决,水的问题要解决,产业的问题要解决,这是一个前提。这些不解决,就谈不上新农村建设,这些问题不解决好,我们很快就原形毕露了,我们的发展就没有生命力。我们新农村建设一定要有生命力,要根据各自的情况,分步实施,分轻重缓急,规划要清楚、要科学;没有生命力的事情,我们就不要干。
距平昌县城40公里的双鹿乡玉鹿村,近年来,坚持“竞争立项、项目拼盘、群众自主”的新农村建设推进机制,大力实施扶贫连片开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村容村貌发生了很大变化。如今,这里建有年出栏2000头肉牛养殖场一个,年孵抱雏鸡100万只的大巴山土鸡种苗生产基地一个,年出栏土鸡20万只的大巴山土鸡养殖场一个,年出栏20万只黑凤鸡养殖场一个,培育规模养殖户819户,户均增收3000元以上。
当听说业主毛高亮是一位亿万富翁回家投资2000多万办起了肉牛养殖场和出栏土鸡20万只的大巴山土鸡养殖场后,李仲彬说,巴中在外面打工的很多,各县区要想办法把他们争取回来。我们一定要有三顾茅庐的毅力,要有刘备博大的胸怀,要有甘当小学生的境界,把他们请回来,给他们舞台,给他们政策,给他们项目,让他们当业主,带领农民***致富,这是一笔难得的人力资源。我们要靠我们的环境、政策、服务去吸引他们,我们要靠他们的资金、实力、技术、理念发展产业,从而实现双赢。
在大巴山土鸡养殖场和盘龙王养***,当听说大巴山土鸡市场广阔,已远销到上海、广州、香港等地,且每只鸡的利润非常***厚时,李仲彬指出,现在城里人都喜欢生态鸡,都喜欢大自然,这种在***外、在丛林中养的鸡都很生态,当然有好的市场。现在关键是要规模化,基地还要扩大,规模还要扩大,产业链要延长,现在是初加工,最后要深加工,要让大巴山的土鸡飞得更远。要让我们的产品先打入成都、重庆、西安市场,再进军北京、广州、上海等大市场。这篇文章可以做,而且还要做大做强,市畜牧局、商务局、供销社、工商局要尽快申报注册商标,要把品牌拿出来。巴中有良好的自然******,养殖土鸡又是我们的传统,各地都可以发展,要做好这篇文章,让巴山鸡走出去、飞得更远。在养殖中,我们一定讲信用,一定要原生态,一定要保质保量。
李仲彬强调,玉鹿村的发展情况说明,思路决定出路。县(区)委书记县(区)长们,市级各部门的局长们,你们一定要边看边思,边走边想,我们的强项在哪里,短项在哪里,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通过参观,就是要形成你追我赶、比学赶超的良好发展局面。通过今天的参观,大家要***互学习,通过参观学习使我们的思维得到一次大启迪,使我们的观念得到一次大转变,使我们的工作要有大的起色。
近年来,平昌县驷马镇双城村坚持“三不”、“三议”、“三自主”的群众决策机制,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全村建起了高效节水灌溉渠4700米,新增恢复蓄水4.1万方,整治村道路10多公里,新建沼气池286口。由于基础设施的改善和小农水的建成,该村引进龙头企业食品公司,年可出栏商品肉猪10000头、优质商品仔猪10000头,带动农户养殖生猪35000头,同时建蔬菜大棚1120个,带动周边4个村组种植特色蔬菜3700亩。
全村的小农水建设给全村发展带来了后劲,李仲彬说,在小农水建设上,农民是决策的主体,是管理的主体,是监督的主体。建设中一定要尊重农民的意愿,一定要让农民***说了算数,一定要让他们参与进来,农民***的事情由农民***说了办,这***才有生命力,这***才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在小农水建设中,一定要让农民***“自由恋爱”,不能搞包办代替。“包办婚姻”没有生机,没有活力,更经不起历史的检验。
在现代科技农业示范园内,李仲彬看得特别仔细,也特别高兴。他说,在平昌看的点都是新点,再次说明事在人为。我们的农业、我们的产业,一定要采取有效措施,重点突破,整体推进。我们每年都打造一些点,每年都有亮点,一个亮点一个亮点连接起来,不就形成片了吗,一片一片连接进来,不就是形成规模了吗,不就是整体推进了吗。
在参观了农村卫生站建设后,李仲彬说,巴中是大山区,农村卫生站要从巴中的实际情况出发,要方便老百姓看病。站户结合这***路我们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可以说,到巴中六年来,我真正体会到站户结合的卫生站才真正管用,才真正方便老百姓。我们一定要让老百姓小病不出村,切实解决老百姓看病难问题。
市委常委、副市长陈延荣,市委常委、纪委书记李晓春,市委常委、组织部长明亮,市委常委、巴中军分区政委潘勇,市委常委谭红杰,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向全国,副市长陈兴国和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兰新华、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魏占海参加参观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