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和国务院在深刻分析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全面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确定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全局。我市是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故乡,全国重要的革命纪念地、中国首批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我们更要抓住发展机遇,谋求发展,加大对“三基”的建设力度,特别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物质******,尽快使广大农村面貌有比较明显的变化,真正使新农村建设成为惠及广大农民群众的民心工程。
一、基础设施建设在我市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改革开放20多年以来,韶山市农村发生了历史性的深刻变化,农村经济发展取得了很大成就,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得到显著提高。但是,目前制约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尚未消除,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滞后的局面也还没有根本改变,要实现小康社会、和谐韶山的目标,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当前我市比较突出的问题是,耕地和水资源缺乏、农业科技支撑能力不强、农业基础设施投入缺口较大和农田水利设施薄弱。因此,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仅要坚持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进一步增***市耕地资源的产出能力,还要大幅度增加农业科技和基础设施投入,进一步增强农业科技创新的能力和农业基础设施的保障能力,要进一步改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物质******。当前我市61个自然村中,还有不少农村经济欠发达。农村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先天不足,基础薄弱,成为影响和制约当前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大瓶颈因素。我们只有进一步深化认识,准确把握和了解广大群众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所盼所愿,进而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上,才能有效地***“三农”难题,推动我市新农村建设向前发展。
温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要下决心调整投资方向,把国家对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重点转向农村。要切实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稳定粮食播种面积,不断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增强农业科技创新和转化能力,加强农业技术推广和服务。”可见,党中央、国务院对进一步加大农业投入是非常重视的。为此,我市在确保逐年加大财政投资和信贷资金对农业、农村投入的同时,还必须积极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整合各种渠道的支农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要积极引导农民对直接受益的公益设施建设投资投劳,鼓励和引导社会各类资金投向农村建设,逐步建立合理、稳定和有效的资金投入机制。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物质******。推进我市新农村建设更快更好地持续发展。
农业发展关系我市经济全局,农业***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是促进粮食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根本途径,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我们要从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重大意义、从全局的观点充分认识加强基础建设的重要地位、从发展的眼光充分认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作用和推动作用。深刻分析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准确理解新农村建设现代农业的科学内涵,明确目标和任务,把握我市新农村建设的特点和规律,把我市建设成为一个和谐、文明、发展地红色旅游胜地。
二、当前我市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的矛盾和问题
一是农村道路建设***对滞后。我市作为领袖的故乡,全国旅游胜地,加强道路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当前,进一步改善我市道路建设,对于缩短经济活动的时间空间,推动旅游事业、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新形势下我市道路建设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一是人为的因素影响和左右着公路建设总体规划,想到哪里修就到哪里修,想修什么标准就修什么标准,今天修明天改的现象也依然存在,造成了在人、财、物力方面的浪费。二是受地形地理位置的影响,边缘山区公路建设用地较多,建设周期较长,涉及到农民和许多部门的利益。三是思想保守,大局意识不强,导致了公路建设施工环境较差,给工程建设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四是重建轻养,马路市场化和违章占道建房等蚕食公路现象严重。五是人才缺乏,有交通专业技术、懂管理的人才不愿到贫困山区来工作。乡村道路的管理更是问题,部分道路建设使用后因无有效的管理和维护措施,道路破损现象比较严重,路况也越来越差。
二是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对滞后。一是水资源短缺,水利基础设施薄弱仍然是制约我市可持续发展的瓶颈。我市因无大江大河大湖、大中型水库,水资源十分短缺,人均占有量仅1600立方米,不到全省的平均水平,加上水质受到一定的污染,如青年水库的污染问题一直未能根治,严重影响到城乡居民饮水安全。二是水利工程管理体制落后。普遍存在目标不明、责任不清,水利建设、防洪抗旱、工程管理责任没有一体化,导致重建轻管、有建无管现象比较突出。三是水利产业发展滞后。近年来我市在加快水利建设步伐的同时,忽视了水利产业的发展。水利经济薄弱,发展的思路滞后,路子窄,速度慢,效益低,导致水利资源闲置。
三是电力基础设施建设***对滞后。由于地方财政困难,长期以来投入不足,仅靠争取的资金,很难彻底解决长期以来存在的农村电源供电卡脖子、供电布局不合理、配电线路半径长、技术标准不规范、安全可靠性能低等问题,极大地影响了工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
四是教育、文化、卫生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对滞后,受教育资源短缺等多种因素影响,农村从业人员中文化程度低;乡镇卫生院有的乡镇没有,有的乡镇虽然有也是形同虚设,没有积极发挥作用,一些乡镇卫生院医疗设施陈旧,医疗卫生基础******差,很难应付突发公共疫情,满足不了农民群众基本医疗保障需要;大多数文化站普遍存在基础设施简陋的问题,有的文化站徒有虚名,有室无设备,文化活动难以开展,农民文化生活***对贫乏。
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我市新农村建设的几点思考
一是在搞好重大水利工程建设的同时,不断加强农田水利建设。要继续把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作为农业固定资产投资的重点,同时加快发展节水灌溉,大力推广节水技术,切实抓好以小型灌区节水改造、雨水集蓄利用为重点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继续搞好防洪建设和生态建设,在确保城乡居民饮水安全问题的同时,又要有效防止山洪灾害的发生。同时加大青年水库、韶河、景区水库的基础建设投入力度,要实行政府与地方共同负责制,确保农田水利设施有人建、有人管,充分发挥水利设施的积极作用。
二是着力加强农民最急需的生活基础设施建设。在饮用水供应方面,要在巩固人畜饮水解困成果基础上,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优先解决高氟、高砷、苦咸、污染水及血吸虫病区的饮水安全问题。有******的地方,可发展集中式供水,提倡饮用水和其他生活用水分质供水。在能源建设方面,要加快农村能源建设步伐,在适宜地区大力推广沼气、秸秆气化、小水电、太阳能、风力发电等清洁能源技术。大幅度增加农村沼气建设投资规模,有******的地方,要加快普及户用沼气,支持养殖场建设大中型沼气。以沼气池建设带动农村改圈、改厕、改厨。在电网改造方面,要尽快完成农村电网改造的续建配套工程。到“十一五”期末基本实现农业信息化建设,充分利用和整合涉农信息资源,强化面向农村的广播电视电信等信息服务,重点抓好“金农”工程和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工程。在资金和投入安排上,要引导农民自愿出资出劳,开展农村小型基础设施建设,有******的地方可采取以奖励、补助等办法给予一定支持。
三是着力加强村庄规划和人居环境治理。随着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推进,作为全国旅游风景区,迫切要求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和村容村貌。为此,要切实加强村庄规划工作,安排资金支持编制村庄规划和开展村庄治理试点。要引导和帮助农民切实解决住宅与畜禽圈舍混杂问题,搞好农村污水、垃圾治理,改善农村环境卫生,注重村庄安全建设。要求各乡(镇)从实际出发,制定出村庄建设和人居环境治理的指导性计划方案,重点解决农民在饮水、行路、用电和燃料等方面的困难。要加强宅基地规划和管理,大力节约村庄建设用地,要本着节约原则,充分立足现有基础进行房屋和设施改造,防止大拆大建,防止加重农民负担,扎实稳步地推进村庄治理。
四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还要与加强教育、卫生、文化等农村公共事业建设紧密结合起来。一是着力普及和巩固农村九年制义务教育,大规模开展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建立健全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进一步改善农村办学******,逐步提高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的保障水平。加快建立政府扶助、面向市场、多元办学的培训机制。各乡(镇)要将农村劳动力培训经费纳入预算,不断增加投入。整合农村各种教育资源,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二是积极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工作,不断增加投入,加强以乡镇卫生院为重点的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农村医疗卫生服务和医疗救助体系。三是各级财政要增加对农村文化发展的投入,加强乡镇文化站、村文化室等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实施我市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同时,还要按照城乡统筹发展的要求,加大公共财政对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投入,逐步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