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密市委书记王铁良用手测试村民家里的地暖温度
每个社区配套综合服务中心、水电气暖、学校、幼儿园、超市、卫生室、垃圾处理、污水处理等25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
按照“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原则,在镇区或大的新型社区周边配套建设工业产业园、农业示范园和服务业集聚区,方便群众就近就业创业
□记者王银廷通讯员王彦军文/图
本报讯天气虽然很寒冷,但刚刚搬进新密市牛店镇高村社区的村民心里却暖洋洋的。18日上午,新密市牛店镇高村社区、来集镇王堂祥和社区人头攒动,热闹非凡,这里正在举行新型农村社区群众搬迁入住活动,608户农民喜迁新居。新密市委书记王铁良、市长蒿铁群等分别赶到活动现场,在和社区居民一起分享喜悦的同时,还向乔迁新居的农户赠送了电饭煲等纪念品。
在村民王成全的家里,王铁良拉着他的手说:“还有什么困难,及时给我说,让你们过一个暖和的新年。”王成全激动地说:“感谢党、感谢政府,我活了70多岁了从来没想过可以住这么好的房子。”
为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新密市制定了《新“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空间布局规划》,把全市303个行政村中的71个并入城区社区,83个并入镇区社区,149个通过合村并点建成56个新型农村社区,构建“城区—新市镇(一般镇)—新型社区”三级城镇体系。按照这一布局,该市现有农村70%的人口将进入城镇,30%的人口将集中居住在56个新型农村社区。该市原村庄占地15.8万亩,通过规划实施,新社区占地5.7万亩,全部社区建成后可节约土地10.1万亩,为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农业现代化提供了较大的发展空间。该市社区规划统一评审,建设体现洋气、雅气,注重提升质量品位,实施“1+25”规范化配套,每个社区配套综合服务中心、水电气暖、学校、幼儿园、超市、卫生室、垃圾处理、污水处理等25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按照“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的原则,在镇区或大的新型社区周边配套规划建设工业产业园、农业示范园和服务业集聚区,方便群众就近就业创业。
截至目前,该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已完成投资16.79亿元,已建成社区(一期)36个,建成住宅1.98万户257.4万平方米,完成供水、供气、供暖、学校、医院、社区服务中心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建设项目163个,春节前可累计入住群众1.4万户6.1万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在郑州县市区中位居第一,走在了全省县市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