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农兴业网团旗下网站·中国农业百强网站(科教文化类十强)
用户名: 密码:   注册帐号 忘记密码?
当前位置: 中国农民网 > 新农村 > 农村新设施 > 广东电网公司为保瑶胞过亮堂年改 造移民村配电设施 返回首页

广东电网公司为保瑶胞过亮堂年改 造移民村配电设施

时间:2013-02-01 14:02来源: 未知作者:曙光收藏

  “高寒山区,村落云藏。”为解决敦龙瑶寨生产生活用电问题,广东电网公司在移民新村新增容量80千伏安变压器1台,架设低压线路4.5千米,安装电表箱40个,为移民新村提供了坚强的电力保障。

  “高寒山区,村落云藏。庄稼难长……”连南县三江镇的高寒山区移民新村村口碑文诉说了瑶胞生活的艰辛,清远连南瑶族自治县地处粤、湘、桂交界处,原是一个集“老、少、边、穷”于一身的石灰岩贫困山区。2009年,连南在全省率先开展高寒山区整村就近搬迁工程,广东电网公司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双到扶贫”的号召,主动服务,超前规划和施工,加快新民新村建设,4年过去了,如今瑶寨大变样,瑶族同胞们住进了宽敞亮堂的新居,过上安乐祥和的新年。在春节来临之际,记者走进千年瑶寨,感受电给瑶胞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

  “电足了,圆了瑶胞的致富梦”阳光拨开云雾,拂照在深山瑶族。

  1月27日,记者走进粤北山区连南瑶寨自治县三排镇敦龙瑶寨,一栋栋白色的两层小楼有序地沿着缓坡排列。移民新村现有40户居民共150余人,全部是从连水村搬来的瑶胞村民。唐亚木三妹是从高寒山区搬过来的瑶族村民,她告诉记者:“原来的房子住着危险,用电都不方便,来这边以后,电力足了,什么问题都解决了。”

  为解决敦龙瑶寨生产生活用电问题,广东电网公司在移民新村新增容量80千伏安变压器1台,架设低压线路4.5千米,安装电表箱40个,为移民新村提供了坚强的电力保障。如今,唐亚木三妹不再担心电力不足的问题,她在移民新村扩大了种茶面积,种植桑蚕面积达12亩,总收入6.3万元。三排镇连水村党支部书记盘泽辉告诉记者,近年来,连水村大力发展种桑养蚕和油茶等“一村两品”的特色产业。全村蚕桑和蚕房面积分别从2008年的900亩增加到2012年的2380亩,形成了野猪洞、敦龙洞和十月坪三个蚕桑基地,养殖户达200多户,年均增收2万元以上。种桑养蚕对温度、湿度、通风三大要素要求非常高,随着电力供应的稳定性逐渐增强,连水村的养蚕业用上了温湿自动调控器,有条件的还改用了节能环保空调,大大提高了养蚕的产量和质量。

  清远连南素有“中国油茶之乡”的美称,连水村全村高产油茶林面积达7200多亩,种植油茶和榨油成为村民新的致富之道。盘安强是连水村的油茶示范户,全家3口人,2011年他从扶贫互助资金借款3000员种植油茶20亩,年总收入6万元,纯收入4.5万元,人平均收入达到了1.5万元,是当地人均年收入的5倍左右。油茶果可以制取山茶油,精制油的附加价值更高于种植山茶的收益,连水村许多村民以压榨山茶油为生。榨油对电力的要求非常高,充足的电力供应保证了榨油机启动和运转。在优质电力的带动下,在连南,还有许多村的种植业、养蚕业等产业得以蓬勃发展,瑶族同胞发家致富的康庄大道也因此越走越宽。加快农村电网升级改造步伐,对农村经济的发展可以说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

  据了解,广东电网公司将实施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优先对配电变压器、低压线路主干线等进行更新和改造,逐步优化农村110千伏及以下主干网架结构。这一举措不仅使村民们用上了放心电,也为其脱贫致富插上腾飞的翅膀。

  “电好了,今年春节过个舒服年”

  经过四个多小时的车程,记者来到连南瑶族自治县规模最大的移民新村,见证了瑶族同胞生活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 2007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时任广东省委书记的汪洋同志考察连南时,做出“规划到户,责任到人”的指示,如今高寒山区移民新村已建成四期共20栋楼房,安置高寒山区瑶胞400户1068人。走进住户唐大叔的家,他正坐在沙发上悠闲地抽着烟,看着电视。“以前住的房子电压不稳定,像春节这种用电高峰期,电灯都一闪一闪的,有时还要靠油灯和蜡烛来照明,水也烧不开,饭也煮不熟。到这边以后,供电部门拉好了电,不仅电灯够亮,家里还添了电视、冰箱、电饭煲等电器,生活好很多了,”唐大叔满脸笑容的说,“今年春节过个舒服年。”过去,高寒山区供电线残旧,电压不稳定等问题使他们家里几乎不用任何电器。如今,家家户户都用上了电视机、电饭煲、电冰箱、洗衣机等家用电器,记者注意到大约三分之一的家庭还安装了空调。

  据三江供电所副所长胡玉良介绍,供电所在移民新村建设初期就提前介入,深入移民安置点进行实地调查,逐户摸排,简化报批和审理,制订供电方案,加班加点推进施工进度。胡玉良回忆道,当时新村还是一片荒凉的山地,笨重的变压器无法用车送达配电房,供电所员工就用最原始的办法DD木滚轮运载车运送上去。新村落成后,供电所又简化用电报装流程,先装表通电,再补办手续,村民们一搬进新家可以过上亮堂的生活。

  据统计,截至目前,高寒山区移民新村按新农村电气化标准进行设计施工,共投资313万元,兴建了2个配电房,新增变压器容量2260千伏安,安装电表箱200个,为移民新村提供了坚强的电力保障。

  记者手记:高山上的一束光亮

  清远连南三排镇上有一个闻名遐迩的“千年瑶寨”,以“盘古后人”自称的瑶族人世世代代居住在这里,繁衍生息,形成了别具风情的民族聚集区。随着高寒山区整体迁移工作的推进,一些村民陆续移居到了山下的平地。古老的瑶寨里,只剩一些老人在这片山地上留守。跟随供电所抄表员的脚步,记者来到了这一方世外桃源。拾级而上,在一户农家门口,供电所的瑶族抄表员唐三妹用熟练的瑶族语言跟独居的老奶奶闲聊了许久。“我询问她家里有没有什么用电困难,她问我能不能帮她检查一下线路。”唐三妹“翻译”给记者们听。接着,唐三妹仔仔细细地检查了房屋内外的线路,告诉老奶奶没有问题,老人放心地笑了。老屋外的电表非常新,读数只有30多度。景区管理员告诉记者,这些电表是半年多前安装的,寨子里的老人们习惯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用电较少。三排供电所副所长邓曾二补充道,寨子里很多是低保户,阶梯电价实施后,每户低保户有15度的免费用电额度,他们通常不需要再另外缴费,电能供应充足稳定,他们都用得很舒心。

  三排镇供电所有12名员工,然而他们面对的却是成千上万的客户,尤其是深山中的用户,即使用电很少,甚至根本不产生电费,他们也坚持每个月来一次。在许多城市已经开始使用集抄等智能抄表方式时,这里的电力人却还在用双脚丈量万山的每一寸土地。12人里有10位是瑶族人,他们生于斯长于斯,对这片土地饱含深情,常常用当地方言与村民们亲切交谈,解决他们在用电方面的困惑和问题。看到像唐三妹一样的供电人,连年穿行于这里的山野林间、大街小巷,用自己微薄的力量服务百姓,造福他人,带给我们的感动,无异于高山上的一束光亮,照亮每个人的心灵。

分享到:
    
------分隔线----------------------------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友情链接(按推荐调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