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农兴业网团旗下网站·中国农业百强网站(科教文化类十强)
用户名: 密码:   注册帐号 忘记密码?
当前位置: 中国农民网 > 新农村 > 农村新设施 > 岭上农业“工厂化”农民争相当“股东” 返回首页

岭上农业“工厂化”农民争相当“股东”

时间:2013-07-04 08:59来源: 未知作者:曙光收藏

  ○建华社区万亩荷园

  江淮分水岭土地流转之后,大量的龙头企业进驻,大面积租用土地,进行现代化农业生产,岭上出现了龙头企业、合作经济组织、种粮大户三大经营主体。

  三大经营主体以专业的眼光选择适合在分水岭生长的高效作物,用高科技实现岭上“工厂化”种植,而他们与农户之间进行的专业合作、服务合作、股份合作,充分激活了岭上农业生产活力。

  ○岭上新型农业产业园区

  岭上农作物种植 正走向“工厂化”

  在肥西花岗镇绿溪洲现代农业基地,合肥人韩子荣替福建老板赵瑞富打理着产业园。韩子荣曾是合肥第一批派往德国下萨克森州的畜牧技术员,在合肥经开区农发局工作了好几年。2011年,赵瑞富来江淮分水岭投资现代化农业,在安徽寻找农业技术人才,韩子荣便被朋友推荐过来。

  走进示范园的无公害蔬菜大棚,气温明显比棚外温度低。玻璃大棚的一面墙体上,依次安装十台直径两米宽的排风扇;风扇对应的大棚另一面墙上,从上到下挂着水帘。排风扇高速运转,拉动水帘上的水,水汽便在排风扇的吸力下贯穿大棚,让大棚在炎炎夏日也能保持室内凉爽。

  记者看到,番茄果实累累,枝桠都被绳子吊向大棚顶端的架子;架子上爬满了雪樱子,还有枝精叶茂的黄秋葵,各种作物空间分布十分紧凑。大棚里安装了物联网,作物的温度、湿度、养分含量时刻被农技人员掌握。种番茄的土壤里都埋着细细的黑管,黑管上有无数针眼般的小孔。韩子荣说,这是以色列的水肥一体化设施,番茄树生存所需要的养料和水,技术人员按比例配好后,通过黑色管网浇灌到土壤里,按需供应,保证番茄生长营养均衡。“番茄的生长过程不用任何化肥。”说着,韩子荣摘下一颗黑番茄,直接塞进嘴巴。

  韩子荣说,整个示范园有2300亩这样的大棚,所有的育苗和栽培都是智能化,农产品的种植完全“工厂化”,一亩的产量是一般种植的三四倍,而且作物品相好,卖价高。随后几天的分水岭之行,记者所到村镇都建起了这样的现代化农业设施大棚。

  合肥市农委农村能源生态处处长李祥告诉记者,“土地整理”后,尚存的少数农户分散种植经营明显跟不上地方农业发展,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种粮大户三大经营主体,开始在分水岭农业发展中充当主要角色。三大经营主体在岭上农作物种植选择、培育、销售上发挥了巨大优势。

  ○新型农业产业园区吸引了不少大学生前来就业

  三种经营模式让企业农户达双赢

  规模化生产需要大量的人进行田间管理,而当地被流转土地的农户是从事田间管理再好不过的选择。

  肥东元疃镇的丰宝现代农业示范区,企业建起了大面积的蘑菇大棚,专门培育珍稀蘑菇。现在,大棚所生产的鲜蘑菇卖给合肥超市,每斤批发价在5元以上,蘑菇每天可以长两茬,大棚的年产值在几十万元,经济效益非常可观。

  丰宝大棚里的蘑菇成千上万捆,技术员却只有几名,丰宝将大棚蘑菇的养护管理成片租给了附近的农户。在大棚里摘蘑菇的张莉娟告诉记者,家里承包了大棚里一亩地面积的蘑菇养护管理,企业的技术员给予指导。“我家只要按照企业的技术要求管理,每天定时摘蘑菇,保证蘑菇的生长,企业每月会给我承包管理钱。”张莉娟说,自家的土地也流转给了企业,每月有固定租金,加上现在一家人承包管理蘑菇养殖赚的钱,比在城市打工强。

  在丰宝示范园,企业现在有三种经营模式。第一种,养鱼、养猪这样的项目,由企业单独经营,少量农户被雇佣负责维护养殖环境;第二种,与农户采取股份合作制,农户参股入股,企业出技术,农户出管理,收益按股份分红;第三种,采用农户承包制,比如蔬菜大棚、蘑菇大棚,农户按家庭承包管理,获得承包费。

  据悉,江淮分水岭上的农业企业均普遍采取这三种经营方式。企业与农户之间通过经营合作,达到了双赢。

  ○1997年7月15日本报报道

  岭上农民当“股东”建起合作社

  在长丰义井乡国家级草莓标准示范园、肥东撮镇建华社区,当地农民又开创了土地入股的新做法,建起了农民自己的合作社。

  撮镇建华社区里,万亩荷花池里荷叶碧连天。再过几天,社区将举行一年一度的湿地荷花节,这是建华社区农民自己成立的合作社一手打造的。

  建华合作社理事杨年举告诉记者,当地农民按照“入股自愿,退股自由”的原则,以现金入股、土地入股、年终保底分红等形式参股入社。“现金入股每股定价1200元,土地入股每亩土地折合成10股。”

  杨年举说,农民用土地入股,不仅解决了农民现金紧缺的问题,还为合作社集中土地经营创造了条件。“合作社里现有1146户农民用现金入股,入股资金达到1220万元;有1243户农民用土地入股,土地流转规模达到5736亩。对流转来的土地,合作社通过‘村企共建’方式,进行市场化运作,将土地分区域、分等级规划使用,强化土地集约经营。”

  现在,建华合作社的农民们已经成立了多家实体公司,统一建成大棚蔬菜基地、枣园种植基地和莲藕露天水生蔬菜基地,并且建立了垂钓中心和观赏园。对于合作社社员来说,合作社为他们的宅基地进行了复垦整理,统一建设新型农村社区,社员集中居住,并转化为合作社股东、公司职员和三产服务人员。据了解,建华合作社里现在已有294户农民享受农村新型养老保障政策,所在社区有5459名农民参加了医保。

分享到:
    
------分隔线----------------------------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友情链接(按推荐调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