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农兴业网团旗下网站·中国农业百强网站(科教文化类十强)
用户名: 密码:   注册帐号 忘记密码?
当前位置: 中国农民网 > 三农新闻 > 三农采风 > 文晓巍:完善农村流通体系,扩大农村消费需求 返回首页

文晓巍:完善农村流通体系,扩大农村消费需求

时间:2012-06-13 15:56来源: 作者:收藏

  扩大农村消费需求与农村流通体系的完善

  一、引言

  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1号)显示,目前,我国居住在农村的人口有6.741亿人,占全国人口的50.32%,农村的消费对全国举足轻重,扩大农村消费需求对于拉动内需有着极大的潜力。各级政府针对经济发展和农民生产生活需要,适时出台刺激农村消费需求的各类措施。例如,加大家电、汽车、摩托车和建材的下乡力度,减免税收、增加补贴等,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从消费的规模、构成及水平看,农村消费需求依旧明显不足。制约农村消费需求的症结是什么?如何采取更为有效的措施扩大农村消费需求等,成为“三农”问题中核心的问题之一。

  大量的国内外学者对上述的相关问题展开了深入的研究。如,西方经济学理论中关于收入与消费支出关系的消费函数理论中,具有代表性的有:绝对收入假说、[1]相对收入假说、[2]生命周期的消费理论、[3]永久收入消费理论。[4]在农村消费需求方面,De Sousa-Brown等在对西弗吉尼亚州农村经济的研究中指出,可以通过扶持小型企业的发展以及鼓励创业来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进而扩大农村产品消费总量。[5]Nina Michaelidou等认为,英国农村消费者对不同生产方式产品的选择受到食品安全、生活方式、价格因素的影响。[6]国内学者唐淑云认为,农民纯收入过低和城乡二元结构的束缚是制约我国农村消费需求的主要因素,[7]孙洪波指出,由于自然资源、区位条件等因素影响,各地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同收入群体、不同地区农村居民消费支付能力、消费倾向、消费环境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别。要重视农村消费群体和地域差异。[8]朱信凯等从技术与制度两个层面建立了启动农村消费市场的金字塔模型,并在总结归纳“一揽子”政策措施的基础上,进行了政策耦合实施的最佳时序设计;[9]马晓河认为要从政策、制度上用统筹城乡发展的思路扩大农村消费。[10]部分学者研究了现有农村流通体系对农村消费需求的影响以及农村流通体系的改善措施。如王新利、吕火花认为,流通体系不健全是制约农村消费的主要原因,并提出可以从恢复发展供销合作社,大力发展农村物流两个方面完善农村流通体系。[11]尹世杰指出,要扩大农村需求,务必抓好六件事:积极组建以农家店为骨干的农村消费品经营网络,认真拓宽和强化农产品批发流通渠道,大力发展农村连锁经营及其服务体系,构建农村现代物流配送体系,组建农村商务信息服务网络和继续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12]

  农村消费需求的扩大归根到底要解决两个问题:农民收入的增加和农村消费环境的改善。笔者认为,一方面,现有加大家电、汽车、摩托车和建材下乡的力度,减免税收、增加补贴等刺激农村消费需求的手段是不可持续的。另一方面,完善的农村流通体系对于促进农民增收,改善农村的消费环境,减少城乡二元结构对扩大消费需求的负面影响有着积极的意义。而现有的研究成果并没有完全阐述清楚上述问题的逻辑关系。由此,剖解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对扩大农村消费需求的作用机理,分析现有农村流通体系对农村消费需求的抑制因素,最终提出扩大农村消费需求背景下完善农村流通体系的措施,正是本文的逻辑起点和思路。

  二、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对扩大农村消费需求的作用机理

  (一)完善的农村流通体系有助于农民增收,有利于扩大农村消费需求

  第一,完善的农村流通体系有助于增加农民的务农性收入。

  从收益的角度看,一方面,农村现代流通体系能提高农民农业生产的科学性,减少盲目性,分散经营风险。通过农村现代流通体系中完善的信息系统的构建与普及,农民能及时获取信息,方便寻得有资质的农资买家与农产品买家,寻找合作方发展订单农业,并得到专家在线指导,降低市场供求、延误供货的风险,提高农民经营性收入,进而增加消费额度。另一方面,农村现代流通体系能提升保鲜设备在供应范围的覆盖率,降低农产品损耗率、扩大运输半径,并通过深加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从而增加农民经营性收入。例如,完善农村流通加工功能,将更多初级农产品加工为成品性商品能成倍增值。据测算,水产品新增价值可达2-3倍,蚕茧可达3-5倍,烟叶可达10倍以上,果蔬类农产品甚至能达到几十倍。而配送顺畅可降低农民的资金占用成本,促进农民增收和提高消费能力。

  从成本的角度看,一方面,健全农村现代流通体系,构建农产品的城乡、乡乡间的快速输送网络通道,削减中转交易时间与流通费用,快速将产品送到需求地,大幅降低脱销与滞销,解决农产品买卖难的问题,对降低农产品的流通成本,提升农民经营性收入,进而增加农村消费的效果将是持久的。另一方面,农村现代流通体系通过农资连锁店的统一采购和配送,能保证农资品质与技术服务,并适度降低采购成本,方便农民选购价格优惠、质量保证的农资产品,大大减少因误购农资产品而产生的不必要支出。

  第二,农村现代流通体系有助于增加农民的工资性收入。

  完善农村流通体系,需要在农村有步骤地引进超市、连锁零售店、流通配送中心、专业批发市场等业态组织,而这些组织在农村的延伸需要招纳大量工作人员,这样就为农村当地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农业溢出劳动力能直接被当地业态组织所吸纳。农民从提供非农劳务中获得更多工资性收入,就会有更多的资金进行消费。

  总体来说,农村现代流通体系有助于增加农民务农性收入和工资性收入,间接达到扩大农村消费需求的目的。

  (二)农村现代流通体系有助于优化农村消费环境,有利于扩大农村消费需求

  农村现代流通体系能够降低农村生产资料和消费品的流通成本,降低零售价格,农民受抑需求得以释放。例如,农村流通设施和环境的改善,有利于缩短商品的配送时间,商品进村成本的下降又促使售价降低,相当于农民实际购买力的增加,进而消费意愿和消费量也会扩大。

  农村现代流通体系使得商品种类多元化,货源得以保证,消费质量进一步改善。连锁超市、购物中心、仓储式商场、便利店、专卖店等新型流通业态的延伸,集约化采购与配送,让农村商品品种日趋丰富;另外,构建农村现代连锁流通网络,能从源头上保证货源安全,改善消费质量,有助扭转在农村商品质次价高、与城乡消费者购物待遇不平等的局面,强化农村消费信心,进而扩大农村消费。

  在售后服务上,农村现代流通体系使得农村商品的售后服务将得到有效落实。由于道路等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售后服务网点和人员的增多,运输路线与班线的合理规划,填补了农村售后服务的“空白”,农民能方便地享受返修、退换货等售后服务,并且能够自由选择售后送修方式,这对激发农民购买耐用品的意愿有很大帮助。

  农村现代流通体系让网络购物、快递服务能够在农村普及。通过在农村普及互联网,引进有实力和信誉好的快递企业,能够营造良好的网络购物平台,让农民能够安享网购的便利与实惠,挖掘因缺乏快递配送而抑制的网购潜在需求。

  农村现代流通体系有助于培植新型农村消费文化。农村流通网络的畅通有利于城市新兴潮流商品的及时流入,便利开放的消费环境有利于城市的消费观念通过各种信息流通途径快速传播,并潜移默化地改变农村消费习惯,进而培植新型的农村消费文化观念,改变农民接受新鲜事物的速度较慢、消费保守的行为,挖掘出新的消费需求。

  三、现有农村流通体系对农村消费需求的抑制

  (一)现有的农村流通体系存在诸多弊端,影响了农民的增收,抑制了农村消费需求

  农村基础设施依旧薄弱。我国农村路网和运输服务体系起点低,目前仍有近4万个建制村不通公路,近1万个乡镇、30多万个建制村不通沥青水泥路;农村公路中四级和等外路占了将近九成,砂石路占了七成以上,许多地区缺桥少涵、晴通雨阻。[13]影响了农产品的快速运输和配送。

  农产品流通损耗大,增值能力极弱。长期以来,我国农产品产后损失严重,果蔬、肉类、水产品流通腐损率分别达到20-30%、12%、15%,仅果蔬一类每年损失就达到1000亿元以上。①同时,我国农产品加工产品多数只经过简单的加工就投入市场,深层次加工的数量所占比重较小,多层次开发的产品为数就更加稀少,农产品流通增值能力极弱。

  现有的农村流通体系集成性、专业性程度太低。构成农村流通体系的农产品流通、农业生产资料流通和农村消费品流通各自割裂,集成性严重不足,易于造成流通设施的重复建设,仓储设施利用不足,车辆返回空驶,城乡之间流通信息无法共享。以上弊端直接导致农村流通体系各类成本的上升,最终影响农民收入的提高。另外,由于多数农产品的易腐性、本身价值低、流通风险大,第三方流通企业缺乏足够的动力从事农产品流通,农户和基地主要依靠自己解决农产品的运输和仓储,专业化不足是农产品流通成本过高的原因之一。

  农村流通信息化程度低。农产品网络交易平台建设非常滞后,农民无法准确掌握市场现有需求,更无法准确预测未来需求,决策滞后常导致产销脱节,投资回报低甚至亏损。长期以来的“农民增产不增收”和近期的“菜贱伤农甚至菜贱杀农”②就是典型的例子。所有这些极大地影响了农民收入的增加,最终抑制了农村的消费需求。

  (二)现有的农村流通体系对农村消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抑制了农村消费需求

  现有的农村流通体系存在着消费安全隐患。由于农村流通体系不够发达,传统的“夫妻店”、小卖部、乡村集市仍是我国农村零售网点的主体,经营者多数文化程度低,诚信意识差,进货渠道狭窄,对进货渠道把关不严,农村成了真正的“销废”市场。假冒伪劣商品对农村消费者生命财产安全和生产经营造成了极大的危害。过期食品、药品以及假化肥、假农药、假种子造成的恶性案件多数发生在农村。现有的农村流通体系导致农村购物不便,售后服务不足。农村商业网点分散,仅仅68.4%的乡镇有综合市场,23%的乡镇有农产品专业市场,34.4%的自然村地域内有50m[2]以上的综合商店,超市和连锁经营等新型业态缺乏。而且流通环节迂回,延长了农村顾客因商品缺货的等待时间,总体造成农村的购物不便。另外,农村售后服务网点少,专业维修点缺乏,加上如今留守农村的大多为老人和儿童,产品保养、维修和售后服务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

分享到:
    
------分隔线----------------------------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友情链接(按推荐调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