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农兴业网团旗下网站·中国农业百强网站(科教文化类十强)
用户名: 密码:   注册帐号 忘记密码?
当前位置: 中国农民网 > 三农新闻 > 三农采风 > 段应碧:建设现代化农产品市场体系的调查与思考 返回首页

段应碧:建设现代化农产品市场体系的调查与思考

时间:2012-06-20 14:21来源: 作者:收藏

  解决 “三农”问题势在必行的举措——建设现代化农产品市场体系的调查与思考

  我国两亿多小规模经营农户生产的农产品,如何销售到众多消费者手里,如何促使千家万户生产与千变万化消费衔接,如何有效地提升农产品质量,保障食用安全,这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亟待破解的难题。实践证明,建设现代化农产品市场体系,是破解这个难题势在必行的路子。这是笔者到深圳市农产品股份有限公司举办的我国交易规模最大、流通方式最新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实地调研得到的启示。

  (一)

  深圳市农产品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家首批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成立22年来,公司资产由517万元增长到90亿元,增长1700倍,成为我国最大的以开发、建设、经营农产品批发市场为核心业务的企业集团,成为国内唯一国有控股的农产品流通企业上市公司。

  其突出的特点和业绩是:

  ——按照打造国际一流农产品流通网络的目标,建设现代化的标准市场,推出农产品市场建设的高端品牌,发挥日益彰显的示范效应。公司联手世界最先进的国际农产品市场规划设计,在位于深圳市北部的平湖物流基地,投资18亿元,建设占地3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82万平方米的国际农产品物流园。年交易量600万吨,交易额300亿元,成为面向港深2000万居民乃至整个华南地区最大的农产品物流中心。来到这里,呈现在眼前的是完全可与发达国家高档农批市场相媲美的现代物流景观。园区里坐落着宽敞的八个专业交易区和八个交易大厅。每个大厅都有畅通的交易平台,与园区外高速公路相接。交易区内清洁环保的电瓶车川流不息地运输货物,液压或电动叉车快捷地装卸货物。所有运货汽车均停在园区外面,杜绝汽车尾气。所有交易场所均设置中央空调、手扶电梯、垂直电梯,营造现代商场高尚的营销环境。每个供货档位都设有中小型冷库,使农产品在恒温下保鲜。园区内所有垃圾污水,全部回收利用,没有任何污染。这个绿色园区经销的全部是绿色食品。所有农产品均来自实行标准化生产的种植基地,按照国家规定标准,实行市场准入制度,由第三方独立设置的实验室,运用最前沿的设备技术,对农产品从种植到交易实行全天候、全方位、全过程质量检测,建立食品安全预警和发布系统,及时发现发布食品安全潜在风险,反馈到产品源头,防患于未然,打造从田园到餐桌全程农产品安全供应链。这些绿色食品的营销均采用国内外领先的一体化信息系统,包括电子结算交易系统、物业管理系统、信息发布系统等等。卖方经销的农产品一进入园区,通过电子秤,即将品种、数量、规格、产地、价格输入到网上。买卖双方各持一卡,在刷卡机上一刷,即完成结算。如此便捷准确的交易方式,有效地提高了运营效率,吸引越来越多的营销商来此经营。日均车流量达2万车次,人流量达6万—8万人次。世界农批市场联合会2011年10月专程在这里举办峰会,这是首次在我国举办的全球级别最高、影响最大的农产品批发行业盛会。国际农批市场巨头聚会鹏城,发布《深圳宣言》,称誉这里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大型现代化农批市场,向全球倡导这里的绿色交易理念和模式。这里成为引领世界农产品市场建设和营销的旗舰之一,此乃中国农批市场行业的殊荣。

  ——建成我国交易批量最大、辐射范围最广的农产品市场网络。随着公司经济实力的增强和运营水平的提升,先后在20个省、市、区投资经营31个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销售量达2100万吨,销售额上千亿元。形成辐射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渤海湾三角区乃至中南、西南、华北、西北、东北多半个中国的农产品物流网络。越来越多的市场网络采用现代流通方式,已有16个市场建成电子商务市场,构成准确、快捷、系统的农产品信息交流平台。轻轻一点鼠标,每种农产品的销售量、交易量、库存量、价格指数及其走势等有关信息,即可一目了然。全国各省、市、区乃至世界主要国家农产品供需状况及发展趋势,亦立即显示出来,作为农产品生产者、经营者进行生产经营决策的参照指数。这些电子商务市场还可从事网络洽谈、招标、采购、销售、调运、仓储等农产品流通活动。过去,在实行对手交易时,众多的农产品营销商,卖方不知到哪里去卖,买方不知到哪里去买,派出大批人员,四处奔波,寻找交易对手。洽谈成交后,又要组织装货、卸货、提货、储存,耗费大量人力和时间。实行网上交易后,卖方把每种农产品的品种、规格、价格、可供数量等相关信息,均公布在网上。卖方在网上查询、洽谈、订货后发运、卸货、仓储等环节,亦在网上运作,有效地提高了运营效率。在交易过程中实行电子结算,既快捷,又准确,这些交易手段已日益与国际接轨。

  ——依据物流配送平台,打造农产品从田园到餐桌直通链条,设置平价惠民商店,减少消费者支出。近年来,受国内外多种因素影响,以农产品为主的食品价格上涨较快,影响到部分城市居民生活。如何稳价安民是农产品流通领域迫切需要探索解决的问题。2011年6月,深圳市农产品公司与新希望集团共同组建农产品物流配送公司,充分发挥农产品公司市场网络优势和新希望集团泛食品行业产业优势,整合生产和流通两个领域的资源,选择经过认证备案的生产基地,诚信良好运行规范的供应商,组建农产品现代物流配送体系,上承农产品电子商务网络,下接平价商店零售网点。平价商店多数采用流动售货的形式,以方便居民购买,节省门店租金,降低流通费用。目前,深圳市已建立50个固定平价商店,300个流动平价商店(售货车)。在人口密集的居民区、社区次干道、城中村、人行天桥,布置900个流动售货点,基本覆盖全市社区,为市民提供价廉物美的农副产品。平价商店开业以来,所售蔬菜价格低于市场价30%以上,猪肉价格低于市场价18%,鸡蛋价格低于市场价8%。这一举措开创了大城市农副产品保供稳价的新模式,深受居民欢迎,并正在向其他城市迅速推进。

  (二)

  深圳这样大型的采用现代流通方式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对扩大农产品在国内外市场销售份额,推进农业规模化、标准化、现代化,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具有不可替代的功能和作用。

  ——联接农产品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可缺少的桥梁。农产品市场一头连着生产者,一头连着消费者。一面通过基地与生产者签订农产品收购合同,一面通过网络向消费者销售农产品,消费者可从网上订购,营销者送货上门。市场在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架起畅通的通道,绕过诸多中间环节,实现产销对接。这种便捷的农产品流通方式,比农超对接具有更广泛的适应性和更明显的优越性。农超对接即农产品生产基地与超市对接,固然是农产品流通方式的一种创新,但是具有诸多的局限性。超市经营的农产品品种有限,从基地采购的品种有限,难以满足千家万户消费者购买的需求。超市对接的基地有限,难以满足千家万户生产者销售的需求。超市多处在城市繁华地段,档位租金高,经营成本高。据典型调查,超市出售的农产品比市场价格一般高30%以上,城市广大低收入群体很难问津。这些情况说明,我国农产品流通的主要方式,应通过市场推进产销对接,不宜过分地倡导农超对接,尤其不能认为可由农超对接代替产销对接。

  ——促进农产品区域化、专业化、规模化切实有效的纽带。农产品批发市场引进的众多批发商,在长期从事农产品经销过程中,在农产品销地建立比较稳定的销售渠道,根据消费的需求,在农产品产地建立生产基地,与农民签订收购合同,农民按合同生产和销售。农民不再是生产什么,到市场卖什么,而是市场需要什么,生产什么。我们访问的一位经销香梨的批发商,在新疆库尔勒建立上万亩的生产基地,建设上万吨的冷藏库,每年经销上千个集装箱。有些批发商为了保证稳定的优质货源,不仅与农民签订收购合同,还提供优良品种和技术指导。有一位批发商得知台湾有一种“夏阳白”反季节白菜,味道鲜嫩,五六月即可成熟,投资50万元购进菜籽,在广西贺县建立生产基地。这种白菜成为当地的主导产品,农民种一亩白菜,年产近万斤,增收近千元。据粗略统计,深圳农产品批发市场众多的批发商,从海南到新疆,在12个省、市、区建有上百万亩生产基地,通过签订收购合同,使约200万户农民按合同生产各种优质农产品,每户增收2000元左右。

  ——推进绿色农产品生产营销具有显著成效的途径。农产品千家万户生产,无数商贩采购推销,这种传统的生产营销方式很难保障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深圳农产品公司所属的市场,探索打造从农田到餐桌的食品安全保障体系,为解决这个难题开辟了有效的途径。他们从源头抓起,由市场营销商建立的生产基地,逐步实行标准化生产,统一供应化肥农药,规定施用的品种、数量、时间,现场进行技术指导和管理。基地生产的农产品,由当地政府有关部门进行检测,检测合格方能进入市场。市场建立完善的准入、管理与追溯体系。所有的经营户必须持有工商部门和公司颁发的许可经营执照,并出具货源生产基地的检测证明,才能入场经营。各种农产品不仅在进入市场前由当地政府检测,进入市场后还要由市场检测中心检测。公司投入3000多万元,引进整套国际先进的检测设备,每天对上市的蔬菜、水果等农产品进行售前检测。对检测超标的农产品,当场销毁,并录入电脑,追踪到产地,从源头查处。对检测超标的经营者,取消经营资格。公司旗下各批发市场,每天有7万吨农产品进入消费者的餐桌,多年来从未发生食品安全事故,受到国家质检总局和农业部的表扬。2001年8月正式通过ISI9001认证,成为我国农产品市场首家取得国际质量标准认证的企业。公司直接经营的生产基地,已建立从产前环境检测,到产后贮藏、保鲜、加工全过程的质量管理检测体系。果蔬基地被评为全国农产品标准化综合示范区。公司荣膺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和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授予的 “中国十佳绿色责任企业”。

  ——降低市场交易成本,平抑市场价格的有力杠杆。流通领域交易环节过多是农产品价格上涨的重要因素。据山东寿光调查,每市斤西红柿,菜农出售价只有0.5元,经过诸多环节,到北京超市卖到3.5元。降低农产品售价的有效办法是通过农产品批发市场,推进产销直通,设置平价商店。同时,推进农产品电子商务网络。实行对手交易时,每个营销商到产地采购农产品,从寻找买家到洽谈订货,再到收购、包装、运输,要雇用很多人,交易成本很高。实行电子交易,由三五人即可办完一系列程序,大幅度降低交易成本。烟台的苹果每成交一吨,办完所有程序仅收取服务费用30元,占交易额的千分之五。广西的白糖过去每交易一吨,交易成本达25元,现在只用7元,占销售额的千分之一。电子商务市场通过互联网,可随时了解各地每种农产品的销售量、库存量。发现哪种农产品销量增加,库存不足,及时调运补充,调剂余缺,这也是市场均衡供应,平抑市场价格的有效手段。

分享到:
    
------分隔线----------------------------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友情链接(按推荐调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