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农兴业网团旗下网站·中国农业百强网站(科教文化类十强)
用户名: 密码:   注册帐号 忘记密码?
当前位置: 中国农民网 > 三农新闻 > 三农采风 > 致富路上“帮带” 村民变身“工人” 返回首页

致富路上“帮带” 村民变身“工人”

时间:2017-06-30 08:39来源: 中国三农网作者:收藏

  仲夏时节,开阳县双流镇三合村贵阳市白果塘蔬菜保供基地西红柿大棚内,村民蓝花花与熊碧正忙着手中的农活。

  蓝花花是榜上组村民,家离基地不过百步之遥,一家四口人,老公在外打工。基地未建之前,她平时在家种庄稼,带孩子,收入不高。


  “土地流转给了基地,每亩500元,一年下来有差不多4000元收入,2016年下半年进棚打工,当时60元一天,一个月做20天,差不多有1500元的收入,现在一个月工资涨到了2000元左右。”说起从种植传统农业到上班挣钱,蓝花花按捺不住兴奋。

  据基地负责人杨希洲介绍,白果塘蔬菜保供基地累计流转土地1000亩,现在一期已经建成生产大棚14个,展示中心一个,育苗中心一个,投入资金1.2亿元,让当地50多位群众在家门口就业。二期工程已在紧锣密鼓推进之中,预计2018年建成后还可以解决50人就业。

  塘坎一组村民熊碧进棚比蓝花花晚三个月,在基地上班是她平生的第一份工作。“刚刚来的时候,不要说种植、管护,就是盘出一块地我都不会,基地针对我们的情况,请来师傅在大棚内手把手地教,边干边学,学蔬菜管理的技术、标准化栽培管理,现在我的技术有了很大提高。”熊碧说。

  蓝花花的学习笔记记得最好,在种植管理过程中,有什么不懂的,她会翻一下笔记。

  “我们已开始实施‘一帮一带’工程,与周边马场、宅吉等乡镇合作,其他地方只要按我们的标准种植的果蔬,基地负责收购销售,解决各地单打独斗面对大市场的问题,并采取‘公司+农户’模式对接低收入户,按无偿提供种苗、技术、负责收购的方式,带动低收入户搞产业创收。”杨希洲说起基地实施的“一帮一带”辐射周边低收入户创富的事信心十足。

  “我家差不多有10来亩土地,离基地有20多分钟的路程,我准备把学到的技术带回去,按照基地教的方法去搞我家的产业,带一下周边的低收入户致富。”熊碧说。

  蓝花花家的土地已经流转给了基地,用于基地二期建设。到时,基地将建起一处农家乐,为来观光采摘的客人提供吃住服务。

  一个果蔬基地,带动了村民致富,像一剂催化剂激活了乡村的发展,点燃了乡村的希望。

分享到:
    
------分隔线----------------------------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友情链接(按推荐调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