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水稻改善土壤、用麦秸种蘑菇????重庆永川区圣水湖现代农业园近年来打造绿色农业生态“蘑菇屯”,成为重庆市目前最大的食用菌生产聚集地,当地村民也因种植食用菌增收走上康庄路,使原本壮劳力外流的普通川镇形成一股种菇致富的返乡潮。
大棚里种水稻 稻菌循环种植造绿色农业
能用水稻“种”蘑菇?重庆永川区五间镇的当地村民们正是这样做的。在重庆永川区五间镇绿益苑食用菌种植股份合作社的农作物大棚里,眼下碧绿的水稻田数月后将成为茶树菇等食用菌的种植地。
“我们的种植田里不用化肥,靠的是农作物对土壤的生态绿化,实行水旱轮作。”绿益苑食用菌种植股份合作社副主任沈勇表示,在蘑菇地里种水稻可以净化土壤里的病菌,达到改善土壤的作用,“这和大家常说的冬天下雪后的‘瑞雪兆丰年’是一样的道理,种水稻也是通过水分蒸发带走了土壤中的病菌,让后面的农作物长得更壮实。”
“麦子叶收下后,打碎掺和土里种蘑菇,菇才长得好。”重庆永川区农委副主任张超称,村民们废物利用,拿麦秸、枯树枝、牛粪、木屑等农产品下脚料种植蘑菇,种植茶树菇、平菇、草菇、鸡腿菇、香菇、双孢菇、竹荪、大球盖菇、金针菇、猴头菇等十余种食用菌。
“过去重庆人吃的蘑菇大部分来自福建,但自打有了永川食用菌基地,重庆人终于吃上了家门口的永川蘑菇。”张超说。
目前,重庆永川区圣水湖现代农业园共建设了16座食用菌厂,食用菌种植规模达到袋载1亿袋,年产食用菌约5万吨,产值高达5.2亿元,已是重庆市最大的食用菌生产基地,成为远近闻名的绿色生态“蘑菇屯”。
小蘑菇“藏着”大生意经 农民致富全靠它
种植蘑菇是重庆永川区的主打农产品产业,成为村里家家户户的创收新办法,同时当地实行股权化改革,培育食用菌龙头企业,带动村民们靠当地务农实现可观的增收。
重庆永川区何埂镇狮子村村民们靠种蘑菇走上了康庄道。从2015年起,狮子村的重庆上发食用菌种植有限公司带动20户家庭农场种植秀珍菇,平均一年共种植5万袋秀珍菇,农户收入逾10万元。
重庆上发食用菌种植有限公司负责人曹继刚坦言,该公司支持的狮子村食用菌种植棚一年种两季蘑菇,村民们一季能分到超4万多元的分红,“原来村里净是留守儿童和老人,但这些年因为种蘑菇收入不错,好多人从城里回来种蘑菇,跟家门口挣钱不进城务工了。”
在永川圣水湖农业园里像曹继刚的致富例子还有不少。重庆永川区农委副主任张超称,食用菌是永川农业的主导产业,目前园内的食用菌生产基地已带动当地1700余名农民就业,就业农民每年人均创收约3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