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在这盛夏的七月,一场豪雨过后,古老而又年轻的彭城大地,显得格外清新怡人。漫步雨后的田野,风吹杨树叶哗啦哗啦地响。杨柳青青,玉米拔节,芝麻开花,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我们的家乡,在希望的田野上。”悠扬熟悉的旋律不知从哪飘来,仿佛来自黄河故道边,来自无边的万亩良田,也好像来自“十三连丰”的农人心间。
“对大多数农民来说,现阶段要致富,还离不开土地、离不开‘大农业’。”省委主要领导在6月27日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上,对在土地上做好富民增收大文章作了生动阐述。
“这对江苏省人口规模最大、富民任务最重的徐州来说,全市大多数农民的增收致富,的确是离不开土地,更离不开‘大农业’。”徐州市委书记张国华深有感触。
今天,就让我们借助“无人机”的望远镜,飞跃徐州的山山水水、千里沃野,去寻觅那首最为动人的歌。
镜头一 大沙河新貌
漫步丰县的黄河故道,一路前行,一路美景。曾经贫瘠的土地上,两岸现在是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的高标准建设农田和现代化园区。大沙河“红富士”硕果累累,把一棵棵苹果树压弯了腰。黄河故道俨然一条黄金水道,引领着两岸人民阔步走在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大路上。在这里,我仿佛听到了那首歌。
“俯视徐州城,黄河映带流。”与黄河有着数百年情缘的徐州,境内的黄河故道全长258公里,(包括故黄河和大沙河,)涉及沿线150余万群众,集中了2个省级扶贫重点县、全市1/3的经济薄弱村和1/4的贫困人口,农民人均纯收入长期低于全市平均水平。由于160多年的黄河故道中泓没有得到全面整治,一条曾哺育两岸儿女的母亲河,成为当时绵延百里的“贫困带”。
2012年4月,江苏省委、省政府召开苏北工作暨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吹响了打好苏北全面小康建设攻坚战的号角。徐州抢抓机遇,在全省率先实施了黄河故道综合开发工程。至2015年末,经过三年的艰苦努力,累计完成投资约20.88亿元,终于让“沉淤160年之久的黄河故道全线贯通”。
贯通后提供的1亿方新增水源,改变了沿线从前单一的粮食作物种植,改变了靠天吃饭的落后面貌,促进了沿线高标准农田的建设和经济作物的大面积种植,实现了沿线150多万群众脱贫致富。同时,生态建设工程等也相继配套实施。丰县、铜山、睢宁等地先后建成故黄河二坝湿地公园、红杉树农业生态园、双沟镇千亩石榴园、古邳镇千亩银杏园、房湾生态湿地、黄河东西闸湿地等。从此,黄河故道沿线景观质量得到大幅度提升,一幅幅人水和谐自然的千里画卷,正沿黄河故道全线徐徐展开。
以上可谓徐州实施脱贫攻坚富民的一个缩影。“聚焦富民,最重的任务是脱贫攻坚。”徐州市委书记张国华说,一定要把富民的举措落得更实,确保如期完成扶贫攻坚任务,做到全面小康路上“一个不少、一户不落”。
镜头二 新型城镇化
“西边的太阳快要落山了,微山湖畔静悄悄……”这里粉墙黛瓦,整齐划一;这里郁郁葱葱,整洁有序;这里成片的居住小区快速崛起,紫薇合欢花开,百姓安居乐业,让人们很难分得清哪里是农村,哪个是城里。这是笔者近日在沛县杨屯镇新镇区、敬安镇等地目睹的情景。那首歌,仿佛飘自这里。
“千古龙飞地,一代帝王乡。”近年来,作为苏北门户城市的沛县,创新探索新型城镇化发展模式――“沛北一体化”。该县把几个经济特点相似、社会环境相通、发展需求趋同的乡镇资源进行整合,统一规划、产业协同、抱团发展,有效解决了当地产业结构调整难题,解决了失地农民安置难题,缩短了城乡差距。
“城镇化是产业发展的重要依托,要坚持城镇建设和产业发展联动,为镇村居民提供就业岗位,引导支持部分镇村居民自主创业,增强城镇发展的内生动力。要持续不断改善民生,让老百姓在发展中得到实惠,分享改革成果,提升幸福感和获得感。”市长周铁根今年3月初在沛县调研时强调。
改革是富民最大的红利,而富民路上的许多问题,都需要在体制机制上追根求源。而沛北的改革涉及土地、社会保障、管理体制等多个层面,恰是新型城镇化的先行探索。沛县强化城乡统筹发展,推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为提高乡村文明和百姓致富产生了积极示范效应。
镜头三 一个被互联网改变的村庄
这里车水马龙 ,电商林立。这里“人的脸上有了笑容,整个镇子从灰色变成了彩色的。” 这个“被淘宝所改变的地方”,是睢宁县沙集镇东风村。据统计,该村2016年网店数达2290个,直接间接参与网上销售的农户占80%。实体企业358家,带动就业人员近万人。全村实现集体经济收入116.9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2万元,高于全县平均水平8000余元。马云说:“在这里看到整个中国脱贫的一个希望,和中国新型城镇化的新路径。”那首歌,也仿佛飘在这里。
2007年,一个名叫孙寒的年轻人因逛宜家家居时获得灵感,回到家乡沙集,在淘宝上卖起了简易家具,一年时间就赚了80余万元。孙寒短时间致富的消息,在镇上迅速传开,越来越多的沙集人开始效仿。自此,“东风村”这个名字就和“淘宝”“农村电商”“强村富民”等热词连接起来,更多的农民“放下锄头、拿起鼠标”,走上了“不离土不离乡、网络创业奔小康”的创新发展道路。沙集镇、东风村也逐渐演变成了闻名遐迩的“淘宝镇”“淘宝村”。该村先后获得了“中国淘宝村”“中国电子商务农村创业优秀奖”等荣誉称号,并成功获得2018年“农村淘宝峰会”的举办权。
“睢宁今后将依托‘沙集模式’大力推广农村电子商务,鼓励农民利用县内外平台开展特色农产品网上购销,重点在经济薄弱村发展‘一村一品’,支持家庭开设网店,助推更多农民走上‘电商致富’的发家之路。”县委书记贾兴民表示。
创新创业无疑是富民增收的最大潜力所在,“沙集电商”更是徐州实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富民的一个样板。目前,在全市深入开展的“赢在徐州”双创活动如火如荼,充分调动了各类社会群体创新创业积极性,努力实现更加充分的就业和更高质量的增收。
镜头四 现代农业
――这里是邳州的国家级银杏博览园和“时光隧道”。 这里是以农副产品生产加工出口为主的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徐州黎明食品有限公司。主营大蒜系列农产品,兼营其他多种农副产品,产品远销东南亚、欧美等31个国家和地区。2016年,公司“邳州白蒜”产品出口量超12万吨,自营出口额超2亿美元,连续九年位居江苏省同类农产品出口榜首,直接带动邳州及周边地区80万亩大蒜产业发展和近百万农民增收致富。
――这里是新沂时集踢球山万亩水蜜桃产业园,这里是新沂南马陵山的海棠园、梅花园、蓝莓园、香梨采摘园和北马陵山的金银花园、葡萄园、盆景园等,放眼望去,千红万紫,蔚为壮观。近年来,新沂市通过实施丘陵山区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先后累计投入开发财政资金1.57亿余元,治理岗坡地8万亩,给丘陵山区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花卉苗木等成为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美丽产业”,水蜜桃、葡萄等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甜蜜产业”。昔日不毛地,今朝瓜果香。
――这里是上海市选定的首家蔬菜外延基地――徐州铜山区。2016年10月 ,上海首批外延蔬菜基地在徐州铜山成功挂牌。在挂牌仪式上,上农批分别与何桥明诗果蔬合作社基地、郑集润嘉蔬菜基地签订蔬菜销售合作协议,来自徐州铜山的优质蔬菜将通过上农批进入上海市场。“徐州的菜园子和上海的菜篮子现在紧紧联系到了一起!”徐州上海蔬菜外延基地的建设,既满足了上海蔬菜的保供,同时也为当地种植户带来了更多的收益。
徐州(上海)蔬菜外延基地建设对提升徐州农业发展水平,提高农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扩大市场覆盖面,带动提升农业规模发展和经营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徐州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要求,一定要把基地建设与精准扶贫结合起来,通过落实扶助政策,引导部分贫困户通过参与蔬菜基地建设推动实现增收脱贫。
“铜山是江苏农业大区,全省唯一同时拥有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苏台农业合作创业园、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和省级农产品加工集中区四大标志性现代农业园区的县区。铜山的设施农业规模、食用菌产量、奶牛奶业、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数、‘三品’认证有效数五项指标居全省第一。”徐州市农工办主任苏伟介绍说。
――这里是江苏省唯一的国家级资源枯竭城市――贾汪,为“江苏省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试点县”,今年正在全力创建“全国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先导区”。该区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打造徐州农谷。目前在农谷大道沿线形成了集采摘、农事体验、农耕文化、休闲观光、餐饮娱乐为一体的功能相对完善、生态环境优美的休闲观光农业带。
“挖煤贾汪,旅游真旺。”贾汪依托得天独厚的山水资源,打造全域旅游品牌,全面启动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使生态旅游成为特色富民产业。先后荣获“中国休闲小城”“全国休闲旅游示范区”等称号。2016年来贾旅游人数560.58万人次,实现综合收入16.82亿元,同比增长44.5%。今年央视《乡约》《乡土》《舌尖上的端午节》《新闻直播间》栏目四次走进贾汪,《人民日报》《新华日报》等主流媒体也多次报道贾汪生态旅游。那首歌,好像也飘荡在这里。
“多年来,徐州在做好传统农业的同时,更加注重挖掘农业内部潜力,大力实施现代农业,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2016年,全市高效设施农业总量、占比继续保持全省第一,带动农民人均增收3000元。”徐州市委副书记杨时云说。
“春天不播种,夏天就不能生长,秋天就不能收割,冬天就不能品尝。”在国务院正式批准徐州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规划,省委新近赋予徐州苏北振兴的强引擎、全面小康的领头羊和“一带一路”的重要战略节点新定位大好形势下,古老而又年轻的徐州仍会一如既往地聚焦农民增收,实施“八项富民工程”,让我们用心倾听田野里飞出的《在希望的田野上》这首甜蜜的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