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直通车综合报道:新年伊始,长沙市以登报、上网等方式,相继公开了5268名官员包括手机、办公电话等在内的联系方式。一个多月来,很多官员落实践行,许多人深感接电话通达了民声,但也有人表现出种种“不适应”,或虚与委蛇、或在群众打来电话时“躲猫猫”,引发了社会一些质疑。
长沙市纪委日前颁行具体办法,以处分、问责等手段监督官员通过电话密切联系广大群众。
5000多名官员电话登报上网
从去年12月30日至今年2月初,长沙通过登报、上网等,公开了长沙市、县、乡共5268名领导干部的联系方式,其中包括姓名职务、岗位分工、办公地点、办公电话和手机号码。
长沙市群众工作办负责人陈艳告诉记者,公布领导干部联系电话,是长沙市委、市政府为拓宽民意表达和公共服务信息渠道的一项重要政务改革措施,要达到群众和官员之间“认得上门、找得到人、办得好事、解得了难、交得上心”的实效。
电话公开打破“信息不对称”
记者以市民身份打了几个电话核实,发现电话那头确实是相关官员自己在接听。长沙市政府副秘书长、市食安委主任黄吉邦认为,公开电话号码很有必要。黄吉邦介绍,春节期间,一名食品经营户打电话给自己,说市食安委有个“干部”以帮经营户奖优评先为由,吃拿卡要。黄吉邦闻讯,马上安排调查,结果发现是有人冒牌欺诈经营户。旋即,公安机关介入,问题迎刃而解。“不公开电话,这种‘信息不对称’造成侵害群众利益、败坏政府形象的行为,我们可能长期都发现不了。”黄吉邦深有感触地说。
干、群都有“不适应”表现
但也有人“测试”发现,少数官员不接电话,还有人以“忙不过来”或者“正在开会”为由挂断电话。事后,也未见电话回复。在公布的电话号码中,还存在停机、关机或者空号、错号现象。相关情况被披露后,有观点质疑长沙市这项举措有“作秀”之嫌。
记者在采访时,还有官员反映,公开电话号码后,有些群众反映情况的方式令人哭笑不得。长沙一位区县负责人告诉记者,当地有位居民违章搭建棚子,占了公共通道。对此,执法部门予以依法拆除。但此人找到这位负责人电话后,连续数天,每天从凌晨到深夜拨打30次左右,什么政策解释都不听,就是要补偿。长沙还有官员说,公开电话号码后,推销电话、各种拉关系走后门的电话纷至沓来。
纪委出新规给官员“加压”
针对探索中发现的问题,春节过后,长沙市纪委于2月9日出台了管理监督暂行办法:一是领导干部和民情联系员电话一般情况下不能随意变更。如变更须报市委群工办审批、备案。经批准变更后10个工作日内要通过规定的公开渠道向社会公示。二是公开的干部电话须确保工作日工作时间内联系畅通,方便群众及时反映问题。三是领导干部接听群众来电要耐心细致、边听边记,及时解答和回复。即使是非自身分管工作,也要做好解释说明并引导、帮助群众反映诉求。四是因工作原因不能及时接听电话,必须回复信息或事后即时回电。
长沙市纪委明确,官员电话长期无人接听或呼叫不通、长时间非本人接听、接听电话敷衍或者态度恶劣遭群众投诉的,市委群工办将予以查处。对群众反映问题不及时处理造成重大影响、酿成群体性事件等恶劣后果的,将被列入行政问责范畴追究当事人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