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农兴业网团旗下网站·中国农业百强网站(科教文化类十强)
用户名: 密码:   注册帐号 忘记密码?
当前位置: 中国农民网 > 三农新闻 > 三农调研 > 陕北红枣生产现状调查 丰产为何不增收 返回首页

陕北红枣生产现状调查 丰产为何不增收

时间:2015-11-16 09:15来源: 西部网作者:收藏

  10月23日,霜降前后,正是陕北枣农一年中最忙的时节。在佳县佳芦镇大会坪村黄河岸边的枣树林里,今年54岁的曹高明和家人正采摘、捡拾着日夜流淌的母亲河给他们带来的最好馈赠——颗粒饱满、甘甜可口的黄河滩枣。尽管今年的收成不错,但收枣的商贩并不多,枣价也不高。“前几天来人收枣,大的1块钱一斤,小的不要!”忙着捡枣的曹高明脸上并没有太多的喜悦。

  枣经难念,连年秋淋影响多地枣园撂荒

  作为我国的主要红枣产区之一,陕北好几个县域被命名为“中国红枣之乡”,其中榆林的佳县、清涧县以及延安的延川县都是陕北的红枣大县。与往年秋雨淋灾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今年榆林的佳县、清涧、吴堡、神木等县红枣喜获丰收,榆林市林业局提供的资料显示,榆林枣树栽植面积为170万亩,挂果面积为135万亩,今年产量达到67.5万吨。

  尽管陕北几个主要的红枣大县今年红枣丰收,然而多年遭受秋雨淋灾对陕北红枣产业发展产生的影响却仍在延续。

  曹高明家有两亩滩枣、10余亩山地枣树,全部达到收购标准的也就1000公斤左右。“前年好的时候还能卖上3元一斤的价格,今年尽管收购期才刚刚开始,每斤1元左右的价格让人很难看到价格的上涨。”在曹高明看来这些以往的“铁杆庄稼”如今有些靠不住。“打工一个月挣千几都比种枣强,作务枣树不保险。不投资使不上,投资了没收成。”随时可能出现的淋灾让枣农们不再满怀信心,尽管村里黄河滩边是枣树的最佳生长地域,然而在曹高明家枣树地的旁边,有别人家的枣树地里长满了杂草。

  由于连续几年红枣成熟期与秋雨的相逢,导致陕北红枣连年歉收。2014年红枣脆熟期,佳县遭遇连续15天的降雨大雾天气,红枣大面积裂果、霉烂,部分区域出现绝收,枣农损失惨重。与之对应的是枣农积极性下降,不愿为红枣投资,品种单一,枣树管理简单粗放,导致病虫害多发,影响红枣的产量和质量。

  榆林市发展研究中心与榆林市林业局在联合调研榆林红枣产业发展现状时发现,枣农队伍萎缩、枣园管理粗放成为红枣栽植县的普遍现象,其中佳县、吴堡均有近30%的枣园“撂荒”,约70%的枣林属粗放管理,农村大量劳动力外出务工,经营枣树的主体呈兼业化和老龄化态势。

  面对连年雨灾,佳县等红枣大县也尝试着推动保险公司为枣树买保险,结果由于受灾严重,保险公司在推行一年赔付之后便再也不愿做枣树保险。

  曾经作为沿黄河农民增收致富主要途径而大力推广的经济林树种,榆林的种植面积已连续几年保持在170万亩左右,而加上延安的延川等县,整个陕北的总面积维持在210万亩左右。但是,在严峻的现实面前,从枣农到决策层,都对红枣产业的发展感到信心不足、忧虑重重。

分享到:
    
------分隔线----------------------------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友情链接(按推荐调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