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
农村教育始终是我国教育体系中最薄弱的环节。城乡教育本质上的差距,不在其他而在师资。乡村校园里可以暂时没有多媒体教室和400米跑道,但一天也不能没有好老师。
一位智利诗人说:“我们需要的很多东西都可以等待,但孩子需要的东西不能等待。他的骨骼正在成型,他的血液正在生长,他的心灵正在发展。我们不能对他说明天,他的名字就叫今天。”“湖北农村教师资助行动计划”正是一项为了孩子们的“今天与明天”而生的创举。
湖北选派大学毕业生到农村任教,既是当务之急(缓解了师资短缺的问题),也是长久之计(探索出补充农村教师的新机制)。这项计划实现了多赢:政策积极介入,资源合理配置,农村教育现状得以改善,政府行为赢得民众喝彩;为农村学生提供了在目前看来尽可能好的教育,助推教育公平;与此同时,这一计划还为大学毕业生人尽其才开辟了广阔的天地。
从今天起,本报将刊发系列报道,全面聚焦“湖北农村教师资助行动计划”给农村教育和整个农村社会带来的改变,深入关注“资教生”群体的得与失、苦与甜,以期引起关注农村教育的有识之士和渴望实现自身价值的青年朋友的思考。
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期间,镇政府从1996年到2000年,每年都给孙冲中学下发红头文件,为它定下“奋斗目标”:每年为县一中输送一名学生。当时,湖北蕲春县的这所中学每年的毕业生人数为200多人,接近该校今天的在校生规模。
但它连续几年都很难实现零的突破——无法考入县一中,意味着从这里毕业的那些农家子弟,基本失去靠读大学改变命运的途径。
2004年,湖北省教育厅启动“农村教师资助行动计划”,把4名本科毕业生送到孙冲中学,使它逐渐焕发生机。如今,这所学校的22名教师中,有17名“资教生”(参与该计划的大学毕业生的简称——记者注),其中3人成为正副校长,多人担任学校中层领导职务。
他们创造了该校升学史上的“奇迹”。这几年,每年毕业的大约90名学生中,有十分之一的孩子考入县一中和黄冈中学。
资教生们在乡村学校发挥的作用,不仅是提高了学生们的考试分数而已。7年来,大约2.1万名大学本科毕业生(包括3500多名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一本院校的毕业生和1414名省外高校毕业生)被充实到凸显老态、学历较低的乡村教师队伍,在3年服务期满的人员中,超过一半的人获得当地的教师编制,继续服务农村。
有县教育局长说,资教生“拯救”了农村教育。更多的校长表示,资教生来了,学校就活了。一位老校长感叹:“湖北农村教育的历史正被这群年轻人改写。”
-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
村村通•一路发三农信息化168网站群平台成员•全国三农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中农兴业工程指定网站•中国农业百强网站
中国农民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4-2017 nmwwt.or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19690号-21

联系邮箱:nongmin212@163.com 联系电话:010-56021286 010-80449558 18610056221 18612925535
业务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