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游飞
“阳春榴花争艳,金秋硕果飘香。满山摇曳放异彩,独好这边风光。”9月16日,在村民们自创的一首打油诗指引下,记者走进了会理县鹿厂镇铜矿村。这个曾经的“穷乡僻壤”,如今因石榴产业的发展,已成为远近闻名的“小康村”和“全国文明村”,也是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2011年,该村村民人均纯收入突破2.2万元。
看幸福变迁 忙时卖果赚钱 闲时自驾旅游
走进铜矿村,漫山遍野都是硕果累累的石榴树,掩映着一座座洋溢着川滇风情的别墅式小洋楼。二组村民左正明家的三层小楼就在其中,家里的布置别具一格,大屏彩电、空调、电脑等电器一应俱全。
“村里大部分人家都修起了我这样的小洋楼。”说起近年来生活的变迁,左正明感慨万千,“现在的日子太幸福了,农忙收获时赚钱,农闲时就开着自家的小轿车外出旅游。全靠村里的石榴产业,带领我们走上了这样的幸福路。”
9月16日正逢中国·会理第二届国际石榴节开幕,铜矿村石榴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杨兰友特意穿上花3000多元买的一套品牌西装,参加当天的各种活动。“现在生活条件好了,让自己穿得好点,也展示展示现在农村人的新形象。”杨兰友告诉记者,近年来他和妻子董家仙在农闲之余,都要去省外旅游,今年打算去海南看看大海。
“铜矿村从2009年启动新农村建设以来,水、电、路、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逐步得到完善,医务室、幼儿园、村邮站、超市、警务室、农家书屋等村级活动中心以及文化广场、敬老院等公共服务设施也应有尽有。”鹿厂镇党委书记李兴康介绍说,“下一步将启动铜矿村风貌特色改造和农家乐建设,从明年起逐步实现旅游兴产。”
听幸福心声 过去花钱买水 现在水龙头一开就来
“这些年的生活变化真的太大了,最让我满意的是吃水用水条件的改善。”回忆起以前吃水靠从外地花钱买的日子,左正明就特别感慨,“现在一开水龙头就有了。”
而董家仙最大的感受则是:自己从打工者变为了雇主。“以前是自己出去打工赚钱。自从村里发展起石榴产业后,我家也逐渐扩大规模,现在已发展了80多亩石榴树。自家人忙不过来,还常年聘请了4个外地人来打工。”
在村里做了10多年石榴经销生意的付天银,在石榴节前后更是忙得团团转,来自北京、哈尔滨等地的客商连串找上门来,请他帮忙收购石榴。虽然忙,但付天银却很高兴:“铜矿村的石榴远近闻名,从来不愁销。现在坐在家门口就有客商上门求货,想不赚钱都难。”
铜矿村如今的幸福生活让人羡慕不已,村支书董以军自豪地告诉记者:“以前穷的时候村里小伙子娶不到媳妇,现在外地姑娘都争相嫁进来。”
品幸福滋味 只要勤劳肯干 肯定能过上好日子
是什么让曾经异常缺水的“穷乡僻壤”变成远近闻名的小康村?董以军作了一个简洁的回答——“党的好政策+村民勤劳肯干”。
铜矿村人的幸福之路上,洒下了他们太多的汗水,凝聚了他们无数的心血:没有水,就挖井钻、修水渠引、建蓄水池积;要规模化发展石榴产业,地不够,村里人就开辟荒山,把能种的地都种上,今年全村石榴种植面积已达到1.3万亩,并不断提升石榴的品质,铸造品牌。乘着科学发展的春风,近几年来铜矿村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变化更是一天一个样。面对别人羡慕的眼光,他们还是那句话:“有了好政策,再加上勤劳肯干,肯定能过上好日子。”(四川农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