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农兴业网团旗下网站·中国农业百强网站(科教文化类十强)
用户名: 密码:   注册帐号 忘记密码?
当前位置: 中国农民网 > 农业生产 > 农产品资讯 > 菜籽油守城池易 收失地难 返回首页

菜籽油守城池易 收失地难

时间:2012-06-04 13:55来源: 作者:收藏

  近日有消息称,中储粮油脂有限公司从5月份开始推出旗下的金鼎品牌一级菜籽油,并考虑兼并重组或新建加工厂。据称,中储粮欲凭借此番对菜籽油加工的布局争夺国内油料市场的话语权。

  2002年以前,在我国居民的碗中,菜籽油还是风风光光,是无可置疑的第一食用油。但时至今日,以前的“老大”已经走向了没落。在整个食用油市场的份额已经跌落至16%左右。

  谈及菜籽油没落的原因,东方艾格分析师常桂先告诉《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菜籽油从“老大”变成了“老三”,主要原因是,菜籽油收益不好,利润低。国产油菜籽出油率低、价格高已成为行业现状,在国家保护措施之下,虽然进口油菜籽和国产油菜籽的价格没有出现大的倒挂,但油菜籽压榨企业依然无力购买原料,产能就会逐渐萎缩。(

  油菜籽种植机械化程度不高,种植既费工又费时,农民没有种植积极性,近年来种植面积一直在下降。再加上,菜籽油压榨的门槛较低,菜籽油企业遍地开花。很多中小民营压榨油厂无油可榨,进而就开始步入了进口油菜籽的旅程,这为本身就不景气的油菜籽行业撒上一把盐。

  永安期货油脂分析师龚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出油率更高的进口油菜籽如果此时大举‘进犯’,那么油菜籽的未来就会走入和大豆一样的平行线。”

  业界对于保护菜籽油的呼声一直不断。早在2009年,国际油菜学会理事会主席、国家油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傅廷栋就指出,我国油菜籽市场逐渐萎缩,要防止小菜籽重蹈大豆的覆辙。

  中储粮的此番行动有利于我国菜籽油行业的发展。中华粮网研究员金森森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说,央企加大投资力度,用于对抗外资是会有效的。菜籽油也一直被认为是国内各油脂品种中唯一有可能夺回定价权的品种。

  作为曾经的“老大”,菜籽油有其固有的优势。一方面,菜籽油品质较好,营养价值比大豆油和棕榈油都高,仅次于橄榄油,对人的健康很有好处。另一方面,相较其他油料作物,油菜籽种植条件要求不高,又不和粮食作物争抢耕地。本来就应该是一个黄金色的产业。

  “虽然在华北地区的人们习惯吃大豆油,可是在湖北、安徽、江西、云南、贵州、四川等菜籽主产区,菜籽油依然是消费者习惯,并且喜欢的主要消费品种。”常桂先表示。

  在中储粮等国企的帮助下,菜籽油是否可以再进一步重回老大的位置呢?假如能够成行,中国食用油市场或许能重回国人的掌控之下。

  常桂先表示,这个想法不错,但过程会很缓慢。大豆年产1000多万吨,菜籽才四五百万吨。而且菜籽油相对于另外的油料来说,价格上不占优势。同时,她建议,我国应该给予菜籽油全产业链条的补贴。给农民补贴,让农民愿意去种植(油菜籽)。现在加工油厂的产能严重过剩,实际产能只占总产能的30%左右,没有菜籽怎么榨?然后再给油厂补贴,让油厂去加工,而且卖的价格又不太高,这样的话,消费者就买得多了,市场份额就慢慢回来了。

  金森森则建议,中储粮等央企在进行产能扩张之时,应对市场的不同时期有一个准确的把握,在现在原料优势的基础上,从加工布局上下工夫。

分享到:
    
------分隔线----------------------------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友情链接(按推荐调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