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查看>>>
内外食糖巨大价差给国产糖造成下行压力,政策态度不明导致多头心理脆弱,6月份以来白糖成为跌幅最深的品种之一。
近来郑糖继续走弱,特别是以SR1209为代表的近月合约已经跌破六千整数关口,多头信心丧失,白糖成为6月份以来跌幅较深的品种之一。即使在过后,系统风险得到化解的情况下,郑糖也未企稳,反而创出新低。(点击查看>>>)
收储未改变糖价弱势格局
年初收储消息促使期货糖价止跌回升,并出现持续三个月的反弹行情。在5月24日第八次收储结束之后,第一批50万吨的收储计划完成,糖价又重归弱势。如果后期第二次收储50万吨计划能尽早启动,则能够抵消2011/2012年度食糖增产百余万吨的压力,减少市场供应,最终稳定市场价格。
进口糖涌入冲击国内市场
进口糖涌入也是郑糖走弱的重要原因。在2011年以前,每年进口外糖的规模鲜有超过150万吨的情况,而2011年进口总量却一跃达到292万吨,较前十年平均水平增加了145%。而2012年以来,1—4月合计进口81万吨,是近年同期均值的3倍,那么今年进口总量或将创出历史新高。这样一来,预计全年进口量将高出往年近200万吨,明显超过国产糖的增产幅度,对国内供需格局的影响是举足轻重的。
自2011年第二季度至今,内外食糖价差始终处于历史高位,这是造成外糖进口大量增加的根本原因。其实,从中长期来看,中国糖价并不总是高于外糖,但是中国产糖成本、质量在国际市场缺乏竞争力却一直存在。这样,即使在糖价低于国际水平时,中国食糖出口难度也很大。所以,不论食糖价差如何,中国长久以来都是进口多于出口。
套保是规避风险的有效手段
糖价下跌并不意味着制糖企业只能被动忍受,据说巴西糖厂早在糖价为26、27美分时就已经进行了卖出保值,这样即使糖价下跌至20美分下方,对糖厂的收益也没有什么影响。相比之下,国内制糖企业较少采取期货保值这种市场手段来保护自己的经营利益,而是过分寄希望于政策收储托市或是低位不卖糖这种行业自律的模式来影响糖价。试想,如果能够在4月初期糖短暂冲高时进行卖出保值,那么现在也就不会感到有多大经营压力。
总的来说,内外食糖巨大价差给国产糖造成下行压力,政策态度不明导致多头心理脆弱。近期ICE原糖已经出现走稳迹象,食糖增产的消息已经消化。如果巴西天气显著影响产糖进度,那么糖价很有可能继续回升。这样,内弱外强将导致内外价差迅速缩小,进口糖压力将减轻,国内糖价下跌动能也会减弱。此外,如果今年糖价“跌跌不休”,那么可能影响到后期新糖开榨,对农户的收入会有影响。因此,若糖价持续走弱,估计后期收储政策还将出台,时间最迟应该在甜菜采收之前(估计6、7月份可能性大)。即使收储价格较年初下调,但也不应低于6000元。如果外糖稳定反弹,加上国内政策收储,那么郑糖止跌回升也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