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农兴业网团旗下网站·中国农业百强网站(科教文化类十强)
用户名: 密码:   注册帐号 忘记密码?
当前位置: 中国农民网 > 农业生产 > 农产品资讯 > 东吴期货:国内油脂豆粕价格继续走高 返回首页

东吴期货:国内油脂豆粕价格继续走高

时间:2012-07-10 11:09来源: 作者:收藏

  上周,国内主要食用植物油品种价格整体上涨。

  截至周四,环渤海地区四级豆油出厂价格9300-9450元/吨,较前一周末上涨300-350元/吨;华东沿海地区四级豆油出厂价格9350-9400元/吨,华南沿海地区四级豆油出厂价格9200-9250元/吨,均较上周末上涨250-300元/吨。长江中下游地区四级菜油出厂价格10750-10900元/吨,较上周末上涨100-200元/吨。国内主要港口24度棕榈油分销价格7750-8100元/吨,多较前一周末上涨200-300元/吨。

  6月份以来,食用植物油价格整体回升,其中豆油价格累计回升300-500元/吨,菜油价格上涨100-300元/吨,但棕榈油上涨100元/吨左右。与5月初相比,菜油价格累计上涨了100-200元/吨,但豆油价格累计下跌400-600元/吨,棕榈油价格累计下跌700-900元/吨。

  上周,沿海地区豆粕出厂价格继续上涨。截至周四,环渤海地区普通蛋白豆粕出厂价格为3540-3640元/吨,较前一周末上涨100-160元/吨;华东沿海地区普通蛋白豆粕出厂价格为3640-3680元/吨,较前一周末上涨100-120元/吨;华南沿海地区出厂价格为3700-3740元/吨,较前一周末上涨60-140元/吨。6月份以来,沿海地区豆粕价格整体回升,涨幅达260-360元/吨,超过了5月份的跌幅。目前黑龙江地区普通蛋白豆粕出厂价格为3420-3500元/吨,本周上涨100元/吨左右,6月份以来累计上涨160-220元/吨。

  国内棕油价格总体趋升

  在经历了4、5月份的大起大落之后,6月份国内棕榈油价格总体呈现窄幅震荡走势,进入7月份后出现反弹迹象。这一方面源于气温升高带动棕榈油需求增长,另一方面也与近期大豆及其产品价格企稳反弹有关。在国内食用植物油市场供应总体充裕的形势下,近期国内油脂价格走势弱于原料(主要是大豆)价格,且往往受后者走势影响;其中,棕榈油由于库存长期保持历史高位水平,其价格走势又弱于豆油(下跌时跌幅大于豆油,上涨时涨幅小于豆油),豆油和棕榈油价差因此扩大。监测显示,目前,天津、张家港地区一级豆油价格较24度棕油高1500-1700元/吨,价差较6月中旬继续扩大150-200元/吨,远高于上年同期750-950元/吨的价差水平,为2008年以来历史同期最高位,同时也是今年以来的最高值。

  从后期走势看,在目前国际大豆价格基本已重新确立上涨行情之后,国内油脂价格也有望跟随上涨;同时,考虑到后期棕榈油需求将继续增长,在当前豆油和棕榈油价差处于高位水平的情况下,预计后期棕榈油价格将受到更多支撑。

  港口棕油库存高位小幅回落

  监测显示,目前国内主要港口棕榈油库存为79.5万吨左右,较上周减少5万吨左右,近5个月以来首次低于80万吨;其中,广州港库存29万吨左右,天津港库存接近14万吨,张家港库存15万吨左右。自2010年11月初降至多年低点以后,国内港口棕榈油库存总体呈现稳步回升态势,尤其是2011年12月至2012年2月之间的3个月,库存增速加快,2月份曾连续创下历史最高水平;此后在历史高位水平上小幅波动,目前仍处于较高水平。

  据船运调查机构SGS统计,6月份马来西亚对中国出口了32.3万吨棕榈油,较5月份环比增长29.2%,为今年月度装运量最高水平,但略低于上年同期的33.3万吨。近期我国装运进度较快。监测显示,目前近月船期马来西亚棕油对我国FOB报价1015美元/吨,完税成本约8209元/吨,较国内分销价高出300元/吨左右,内外倒挂价差较一周前小幅扩大,但较5月底缩小近200元/吨,较2月下旬的阶段高位缩小1000元/吨左右。

  商务部预计,6月份进口棕榈油装船量为41.38万吨,较此前预计的27.09万吨上调52.7%,较5月装船量25.46万吨(商务部统计口径,下同)增长62.5%;预计6月份到港量为38.59万吨,较此前预计的34.80万吨上调10.9%,较5月到港量26.04万吨增长48.2%。

  货币趋松有望确立大豆牛市基调

  上周四,中国央行和欧洲央行先后宣布降息,其中中国是近1个月之内连续第2次降息;同时,英国央行宣布在此前3250亿英镑量化宽松货币额度的基础上追加500亿英镑,并维持0.5%基准利率不变。作为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国、欧盟的降息举措令市场对全球走向宽松的预期大幅升温。事实上,美国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长期维持了超低利率水平,先后推出了2轮量化宽松货币(QE),并一直对QE3的推出蠢蠢欲动。只是,由于此前的2轮量化宽松已在美国金融体系内积累了大量流动性,QE3的顺利推出需要等待一个时机,即其他经济体(主要是欧盟)在货币政策上的相应配合,否则更多的流动性可能无法流出美国,反而会对其自身经济体造成伤害。如今,随着欧盟继中国之后顺势降息,这一时机正在成熟。对于当前来说,重要的是,全球货币政策宽松预期正在形成之中。这意味着,在经历了前期的起伏变化之后,宏观形势有望进入一轮新的稳定向好阶段,这不仅将成为包括大豆在内的市场的直接利多,也将为大豆市场的阶段牛市确立宏观基调。

  总体,我们认为在目前严重不利的天气情况下,豆类后市仍可进一步看涨,而且周三晚间将公布USDA7月份供需报告,预计对豆类利好。

分享到:
    
------分隔线----------------------------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友情链接(按推荐调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