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部发布的农情调度显示,全国冬油菜种植面积总体增加180万亩。秋播以来,大部分地区土壤墒情适宜,光照充足,冬油菜长势良好。不过,据笔者了解,江西地区本作物年度因播期遭遇干旱天气,土壤墒情不足,导致出苗不好,难以形成壮苗。此外,前段时间的低温冻害,对油菜越冬也有一定影响,油菜总体长势较去年偏弱。江苏部分地区秋播时间较晚,且初期气温偏低,油菜的生育进程较往年慢。目前来看,江西若是油菜花期不能持续20天左右的晴好天气,油菜产量将会下滑。江苏如无极端天气出现,预计产量与去年相当。湖南、湖北今年苗情偏好,如无特殊灾害,产量将有所提升。总体而言,前期天气因素对油菜安全越冬影响不大,目前主产区油菜生长情况良好。
需要注意的是,天气因素对油菜花期及角果形成期的生育进程影响更为显著,这一时间节点在每年的3—5月份,因此,新一轮的天气炒作将在年后到来,届时若天气情况有变,增产预期将破灭。
托市收购成为菜籽市场最大支撑
为保护农民种植收益,2008年起国家开始实施菜籽临储托市收购政策,对菜籽进行最低收购价格保护。国家粮油信息中心的数据显示,5年内国家共计收购菜籽超过1600万吨,其中2012年收购437万吨,收购价格为2.5元/斤(国标三等菜籽),折合5000元/吨,较2011年提高400元/吨,增幅为9%。对2012/作物年度而言,5000元/吨是菜籽运行的坚实底部。然而,菜籽市场已上市的合约均处于2013/2014年度,市场预期国家将继续上调收储价格,这也是菜籽合约上市以来价格较为坚挺的主因。菜籽托市价格使得下游菜格远高于其他油脂价格,菜油消费受到抑制。
近期,国家公布了2013年稻谷保护价,提价幅度在7%—10%,给市场带来心理提振效果。不过,考虑到菜籽的自身特点,2013/2014年度菜籽托市收购价格继续大幅上调的可能性并不大。菜籽收购的具体政策要到6月份才会出台,目前对最低收购价进行炒作为时尚早。
进口题材炒作对菜籽影响最小
我国进口菜籽来源单一,加拿大菜籽占比达到95%以上。加拿大菜籽的国内压榨比例正逐年升高。根据加拿大油籽加工商协会(COPA)公布的最新数据,截至1月23日,2012/2013年度加拿大菜籽压榨量总计为346万吨,上年度同期为314万吨。因本年度加拿大菜籽产量严重下滑,2012/2013年度加拿大菜籽可供出口的量或大幅度缩减至730万吨。
进口菜籽不参与国内期货交割,且因其含油量偏高,价格与国产菜籽相比不占优势,而进口菜籽压榨后的菜粕、菜油可参与交割。在此背景下,今年上半年菜籽进口成本将进一步走高,进口量也将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进口成本炒作对国内菜籽价格的影响力远不及菜粕、菜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