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3月份以来,国内市场持续维持政策性小麦占主导地位的格局,每周投放量保持高位水平,而终端需求不旺,供需相对宽松的背景下麦市一直呈现稳中偏弱的态势。目前多数市场主体不看好后期行情,但笔者认为随着供需结构性矛盾的体现,小麦后期行情仍存一线“升”机。
近期国内小麦市场关注点:美麦入侵区域性供需差异生产病虫害
1、美麦入侵对国内市场影响有限
3月末USDA季度库存报告公布后,美麦价格出现自2011年9月以来的最大跌幅,小麦进口优势再次凸显,进口成本出现新低。据中华粮网监测,4月12日5月交货的美国2号软红冬小麦FOB价格为290.5美元/吨,合人民币1816元/吨;到中国口岸完税后总成本约为2502元/吨,较上日涨42元/吨。而目前国内江苏产红麦到广东港价为2630元/吨,到福州港口价为2610元/吨。从下图不难看出,自今年2月中下旬以来,美麦的进口优势持续存在。
进口成本与国内小麦价格大幅顺价引发国内企业积极购入美麦。据悉,中国于4月4日采购了14-16船美国小麦,船期为6-12月。海关数据显示,2012年6月至2013年2月,我国共进口美国软红冬小麦18.7万吨,不足本次所签订进口合同量的五分之一。另外,据海关统计,截至2013年2月份,我国12/13年度小麦进口量为212万吨,3-5月到港量75万吨(为3月初进口的美麦、澳麦、加麦),本年度进口总量将达到300万吨左右。
进口美国软红冬小麦数量增加,主要会影响南方市场对国产红小麦的需求。江苏和安徽地区是我国红小麦的主产区,来自南方的外运需求减少,苏皖地区的新季红小麦可能受到一定影响。据了解,此次我国进口美麦预计自下半年起分月到港,将转做临储轮出,不会直接集中流入国内市场,根据其进口小麦时间和最终流入市场的方向来看,对当前小麦现货市场影响或有限。
2、区域性供需矛盾显现
市场存粮不多据小麦产业经济研究室农户固定监测点平均数据显示,2013年3月31日小麦户均存量为626斤,较上月减少49斤,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201斤。另外,据笔者调查,当前制粉企业备货库存大多低于往年同期,后期粮源需求较为旺盛,补库需求将成为后期市场的支撑点。
托市粮存量下降从拍卖市场供应情况来看,据粗略统计,目前占小麦市场主导地位的托市小麦存量较上年同期有所下降。另外,目前河北、山东两省托市小麦存量较少,小麦市场仍面临着粮源偏紧的状况,河北省尤为突出。江苏2012年产托市小麦经过接连不断的投放,目前已不足200万吨,该省小麦除本省需求以外,也是南方销区市场供给的主要渠道,后市区域性供需矛盾的加剧会否引起整体市场的波动,亦应值得市场高度关注。
3、夏粮生产受威胁
据全国农作物重大病虫测报网监测,全国小麦病虫害累计发生2.03亿亩,较去年同期增加58.3%。预计随气温回升和降雨量增加,小麦病虫害将加速发生蔓延。
去年5月份小麦遭遇大范围的白穗病导致减产,今年病虫害复发担忧较大。当前正值小麦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受异常气候影响,今年小麦病虫害发生时间早、面积大、流行快,特别是“三病三虫”(小麦赤霉病、条锈病、纹枯病和小麦蚜虫、红蜘蛛吸浆虫)呈加重发生趋势,与西南西北部分地区持续发展的旱情一起,对夏粮生产形成威胁。后期应注意生产层面的炒作带来的市场波动。
4、历史同期走势对比
从近13年的历史价格走势来看,小麦市场价格在4-6月震荡走高的有2个年份(2000,2004),震荡走低的有8个,大幅下跌的有3个(2002,2003,2005)。据了解2004年小麦播种时节遭遇连阴雨天气,而且2003年小麦减产导致当年价格走强。在震荡的年份中,4月底5月初均有一波小幅上涨行情。在13个年份中,有9个在7月份前后选择了上涨。
结合近期市场形势,从历史经验来看,新粮上市前小麦市场震荡走低的可能性较大,震荡走势中5月初或将出现短暂的窄幅上涨行情。
(文章来源:中华粮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