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下旬,南方陆续进入收割期,新麦上市量渐大,部分企业开始批量入库,收购价格低于2013年小麦最低收购价。从目前收购情况看,今年小麦收购价格高开已成定局,随着新麦陆续上市,粮食收购企业将市场焦点转向新麦收购,新麦价格走势受到丰产预期、市场供求、陈麦投放频率、国家托市收购政策是否启动、收购企业自有资金状况、收购风险防控等储多因素影响,后期走势难以把握,农企博弈加剧。
一、收购预案出台,局部收购展开
5月23日,国家发改委等六部门出台《2013年小麦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与上年预案相比,今年《预案》除启动条件和机制较上年有所不同外,其余方面一样,相对而言今年启动预案的灵活性增强。新年度小麦国家最低收购价收购预案虽然出台,收购预案就全部启动还需要量一个过程。目前南方麦区收购已经开始,收购价基本略低于国家小麦托市价格,后期随着新小麦的集中上市,市场的压力将会进一步加大,小麦价格或会有所走低,多方需要及时启动小麦托市收购。
据市场价格监测,安徽无为地区收购价格在105-110元/百斤左右,收购质量要求水分13-14%、容重达到三等以上;安徽凤阳地区新小麦开秤价格1.08元/斤;湖北襄阳新麦登场入库,目前市场价格为每市斤1.05-1.10元,因水分偏高及收购政策不明朗,开磅价格均低于今年托市收购价格,随着入库增加,收购价格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二、买卖心理不同,农企博弈加剧
新小麦上市后,农户的售粮心态将直接影响收购企业的入库进度。一方面近年小麦种植规模化提高,集中收割后,普通农户缺少整晒条件,单靠人工难以得到及时处理,容易造成小麦产后品质下降,导致销售价格下滑,收割时少量农户或许不会在乎价钱图省事,以低于市场价格先期卖出。另一方面,小麦种植成本提高农户小麦销售价格预期,惜售心理增加。再一方面,农户对收购政策的了解和关注程度增加,加上目前资讯发达,收购企业价格的透明度增强,购销价格变化也会影响到农户的售粮心态和积极性。
由于托市收购还没有正式启动,各类市场主体心态不一。因目前市场价格低于今年托市收购价格5-7元/百斤,收购主体执行价格较为混乱,经营出发点也不同,出台的价格不同。储备企业由于轮换入库需要一定的市场粮源,收购价格略高;粮食经纪人和商贸企业希望在粮食托市收购政策启动前以低价多掌握一些粮源,托市收购启动后以便尽快实现收购效益。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希望尽快启动收购预案,以发挥国有粮食购销主作用。
受企业自有资金有限、对后期市场价格缺少信心、能否适时托市政策启动的存有顾虑影响,收购企业多有谨慎心理,收购节奏放缓,收购政策调整,价格或有走低,多数企业主要依靠大型企业或储备企业开展联营收购。农户因托市收购政策启动前,粮价低于最低收购价和种植期望,惜售心理加重;同时小麦收割时间集中,农户自身处理不足,收获后卖与不卖,心里纠结,买卖双方的立场不同,导致农企博弈加剧。
三、后期天气好坏影响小麦收获进度和市场行情
目前,长江以南地区小麦已大面积收获,江淮之间地区已开始零星收割,部分地区小麦收购开始大量入库,受影响25-26日降雨影响,新麦收获水分普通较高,品质略降。据气象部门预测,本周后期麦产区将是阴雨天气,对小麦生产产生不利影响,小麦收割和收购进度将向后推延。同时,降雨天气,对小麦收割进程及已收割的小麦晾晒造成不利影响。强降雨发生也可导致部分地区小麦出现倒伏,直接影响小麦千粒重,引发市场对小麦生产质量担忧,影响小麦后市行情。致使农户增产难以增收,影响来年种植积极性。
(文章来源:中华粮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