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陈通介绍,村里每家每户都会或多或少种一点大豆,收获后也没有企业或个人前来收购,村民一般也不往外卖。“这些非转基因的大豆我们自己留着榨油吃。大规模种植、出售大豆的农户都是为相关种业公司种的。现在,大家种植大豆的热情已经大大下降了。”
效益之困
63岁的村民丁西勇家里有8亩地,以种玉米为主,“10多年前我们主要种大豆,但现在以种玉米为主。这也是县农业局这几年推广的,经济效益比种大豆好得多。”
他给导报记者算了这样一笔账,大豆亩产400斤,每斤收购价在2元左右,而玉米亩产1000斤,每斤1.1元。这样算下来,平均一亩地的收入相差300元。如果除掉种植成本,种植大豆每亩的实际收入是400元至500元,玉米则可以达到八九百元。“这样算下来,村里人现在几乎都不再种植大豆了,即便种了,也是自己吃或榨油。因为产量很少,也没有企业来收购。”
正费力蹬着三轮车的村民房崇领,一听导报记者是前来调查大豆种植情况的,停下车抱怨说,“如今,种植大豆可真是不赚钱,如果不想让地荒着,还不如种玉米。我今年63岁,家里的年轻人都去城里打工了,等过几年我种不动了,就把土地租给种业公司。”
村民丁丽听见了房崇领与导报记者的对话,将抱在身上的小孙子放下来,无奈地说,“大豆爱长虫子,地里也容易长草,种起来费劲。大家都愿意种一些不费劲的作物,现在地里几乎看不见大豆了。”
种植面积萎缩
嘉祥县农业局局长董兴春向导报记者介绍,“嘉祥的主要优势在大豆种子研究方面,而非大豆种植。生产的种子主要销往江苏、安徽、浙江、天津、河南等地。从种植面积上看,嘉祥县本地的大豆种植面积为10万亩,而玉米种植面积为60多万亩。”
在嘉祥县农业局种子管理站站长汪中民看来,农民种植大豆没有国家补贴,且收益较低,成本较高,是种植积极性不高的主要原因。“目前所种植的大豆主要是企业牵头承包土地,交由农民种植,所收获的大豆主要用做种子的研究培育。”
“国外主要提高了大豆基因中除草的能力。单产量未必比我们的大豆高多少,但是形成了规模,又是化生产,所以总产量高。同时,我们的大豆种类多,可是单一品种的种植量低,而且是一家一户的种植规模,没法实现机械化生产。”在董兴春看来,在缺乏国家补贴的情况下,在转基因大豆价格低廉的冲击面前,国内大豆种植面积逐渐萎缩将是必然趋势。
种业公司淡定应对
正是由于我国农民种植大豆的积极性不断下降,国产大豆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要,近3年来,我国每年进口大豆都在5000万吨以上,其中大部分是转基因大豆。这也成为农业部近日批准发放3个转基因大豆进口安全证书的客观因素。
但这对于坐落于山东知名大豆繁育基地——嘉祥县的种业公司来说,并不算是突然降临的“灭顶之灾”。
“转基因大豆获准进口对种业公司的影响并不大,因为国内外大豆总体用途不一样。国内生产的大豆油脂加工能力不强,缺口巨大,而进口的转基因大豆出油率较高,所以主要用来榨油。”山东祥丰种业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刘道峰对导报记者表示,“国内生产的大豆主要用于制作豆奶粉等,因为蛋白质的含量更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