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农兴业网团旗下网站·中国农业百强网站(科教文化类十强)
用户名: 密码:   注册帐号 忘记密码?
当前位置: 中国农民网 > 农业生产 > 农产品资讯 > 棉花收储上演“终结者”直补政策酝酿登场 返回首页

棉花收储上演“终结者”直补政策酝酿登场

时间:2013-07-24 01:45来源: 作者:收藏

  据权威人士透露,国家高层领导已表态“目前的棉花收储政策已经不能再继续了”,发改委、财政部和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等有关部门正在就直补政策进行调研,今年稍晚有望启动试点,明年或正式推广。这意味着直补政策已经进入“备孕期”,但“怎么补、补多少、怎样保证补贴到位”都是需要仔细斟酌、周全设计的,这一孕育过程势必复杂而艰辛。

  错放的“有形之手”

  “目前企业经营十分困难,棉花原料采购不足、贷款压力,以及人工成本增加都是我们最大的现实困境,其中以原料采购压力最大。”山东某棉纺织企业负责人张先生向中国证券报记者感叹道。

  在日前调研中,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高勇也发现原料采购困难给纯棉纺织企业带来了巨大的伤害。“目前,山东省从德州到菏泽地区,3万锭以下产能的小型纯棉纺织企业50%停产。河南安阳地区,年初也有50%的小型纯棉纺织企业停产。有资格参与国储棉竞拍、能拿到进口棉配额的大企业,生存状态相对较好。”

  相关数据显示,2012/2013年度国内棉花产量约740万吨,国家以20400元/吨的收储价累计收储650万吨棉花,约占全国棉花产量的90%,这导致市面棉花流通严重紧缺,国内棉价出现上涨。虽然此后国家通过放储调节供应,但由于储备棉质量下滑严重,同时抛储价达19000元/吨左右,相比同期进口棉价格高出4000-5000元/吨,导致用棉企业拍储意愿不高。

  “收储政策抬高了国内棉价,使内外棉价差扩大并长期高企,大企业能拿到进口棉配额,从而买到低价的进口棉,所以经营情况稍好;而中小企业买棉难或者只能买高价棉,市场竞争力下降,因而关停较多。”银河期货分析师纪红指出。

  可见,在纺织业竞争中,进口棉配额是制胜的关键。所谓进口棉配额,是国家控制进口棉数量、保证国内棉销量、保护棉农的重要手段。可分为两种,一是税率为1%的关税配额,二是征收4-40%的滑准税的关税外配额,前者便是与储备棉按比例搭售的进口棉配额(以下简称配额).

  根据规定,配额是禁止私下买卖的。但在内外棉价差持续高企且进口棉质量较高的背景下,国内进口棉需求较大,进口棉配额因此形成了一个成交活跃的无形市场,部分有资格的企业会通过卖出配额盈利,甚至有纯靠倒卖配额生存者,有的贸易商嗅出商机,专门做起了“配额经纪”。对此,业内人士分析称:“这实际是市场在供应紧缺的条件下,被迫自发调节供需的无奈之举。”

  除了配额之外,“转圈棉”也是灰色地带一角。所谓“转圈棉”主要指企业将低价抛出的储备棉重新套包、打包冒充本年度的新棉交储,不考虑相关成本的话,以当前20400元/吨的收储价和19000元/吨左右的抛储价计算,每吨转圈棉的盈利空间在1400元。

  “目前‘转圈棉’不是普遍现象,还没有影响到电子盘的市场价格和国家收抛储政策。”银河期货分析师陈晓燕指出,国家在防止“转圈棉”方面,已经出台了很多办法,其中包括采取“监督、悬赏举报、预留”等措施。“但只要收储价和市场价存在利润空间,就不能完全杜绝‘转圈棉’。”

(责任编辑:DF082)

 
1
提示:键盘也能翻页,试试“← →”键
分享到:
    
------分隔线----------------------------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友情链接(按推荐调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