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农兴业网团旗下网站·中国农业百强网站(科教文化类十强)
用户名: 密码:   注册帐号 忘记密码?
当前位置: 中国农民网 > 农业生产 > 农产品资讯 > 大豆产业没了“低保”或更健康 返回首页

大豆产业没了“低保”或更健康

时间:2013-08-01 01:52来源: 作者:收藏

  而过去五年,受国家临储大豆保护政策影响,东北地区大豆保护价连年上涨。2008年国标三等大豆最低收购价格为1.85元/斤;2009年为1.87元/斤;2010年为1.93元/斤;2011年为2.0元/斤,2012年则提升至2.3元/斤,涨幅达15%。

  “这直接带动了国产大豆价格年年攀高,有效支撑了国产大豆的整体价格水平,也保护了东北种粮农户利益。”黑龙江大豆贸易商吴建平称。

  尽管如此,国家临储政策造成的直接后果却是中国国产大豆压榨行业集体“停工”和国产大豆种植面积连年下滑。

  “2012年至今,黑龙江大豆压榨行业基本处于停工检修阶段,像黑龙江集贤、宝泉岭等国产大豆传统种植地区,往日热闹的大豆压榨企业如今已厂库空空。”王晨称。

  王晨认为,国家临储政策长期扭曲大豆市场供需价格是造成当前局面的主要原因。据介绍,今年以来,由于国家在东北启动大豆保护价收购政策,国产大豆产区收购成本普遍在4200元/吨以上;而随着国际市场大豆价格节节下滑,上周末,进口大豆港口分销价格仅为4150元/吨,油厂自用进口大豆成本甚至已经低于4000元/吨。“进口大豆相对国产大豆价格优势明显,沿海港口压榨的豆粕、豆油已经开始销往黑龙江大豆产区”。

  国产大豆种植面积连年下滑也引起了市场关注。国家粮油信息中心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大豆播种面积为675万公顷,较上年减少14.43%;2012年中国大豆产量为1280万吨,同比下滑11.6%,创1991年来新低。

  鉴于上述原因,部分市场人士建议国家修改东北临储大豆收购政策。

  “目前市场传言最有可能的就是出台大豆产业直补政策。”某市场分析人士称,在《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2008-2020年)》和《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2009-2020)》相关文件中,均提及“探索建立目标价格补贴制度”。目标价格制度则是指国家或某一地区一定时期内种豆成本实际增长和种豆农民合理收益等因素制定的一种政策性参考价格。即如市场价格低于目标价格,按两者的价差核定补贴额,由政府直接补贴给农民;如市场价格高于目标价格,则不启动。

  “一旦实施大豆产业直补政策,大豆生产成本或直接降低,国产大豆供需或回归市场,国产大豆价格体系或得恢复。” 吴建平称。

(责任编辑:DF082)

分享到:
    
------分隔线----------------------------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友情链接(按推荐调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