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农兴业网团旗下网站·中国农业百强网站(科教文化类十强)
用户名: 密码:   注册帐号 忘记密码?
当前位置: 中国农民网 > 农业生产 > 农产品资讯 > 10月份后菜粕行情将“入冬” 返回首页

10月份后菜粕行情将“入冬”

时间:2013-08-10 17:34来源: 作者:收藏

  油菜籽压榨产业“内忧外患”

  近几年我国油菜压榨产业面临内部菜油消费逐渐边缘化、外部低廉转基因菜籽原料冲击的巨大挑战,可谓“内忧外患”。

  一是消费低迷。2002年以前,菜籽油一直是我国的第一大油脂消费品种,三大油脂在国内油脂消费份额中,菜油占37%、豆油占25%、棕榈油占15%。然而,近10年来菜油消费比例逐步下降。2011年,菜油在国内油脂供应中的占比下滑到23%,今年更是呈现有价无市局面。

  二是库存巨大。今年国储计划收储菜籽500万吨,按照37%出油率计算,到年底,国储入库的新菜油将达到185万吨左右,再加上350万~400万吨的陈菜油库存,国储菜油总量将高达535万~585万吨。其中,已经存放3年的2010年陈油虽经多次竞拍,但大多流拍,轮库困难,变质风险加大。考虑到国储菜油顺价销售的最低价应在10300元/吨以上,若不采取非常措施,今年菜油去库存化几乎没有可能。

  三是国外廉价菜籽及菜油的冲击。由于国储连续多年收储,导致市场流通环节中菜籽数量较少,为保证正常开工,沿海油厂的采购重心正向海外市场倾斜。近两年,我国华南沿海油菜非主产地,通过改建、扩建和新建,菜籽压榨能力快速提升,到2012年底已形成630万吨/年的油菜籽压榨产能。今年进口菜籽折油与进口菜油总和占国内总量的比重预计将攀升至近55%,超过300万吨。

  今年菜粕价格整体呈上涨趋势

  从2008~菜粕均价走势可以看出,2013年菜粕价格整体呈上涨趋势,主要影响因素:一是豆粕价格没有大幅下跌,对菜粕拖累有限。2013年以来,豆菜粕价差整体呈下降走势,豆粕价格从年初的4000元/吨以上下降到5月份的3800元/吨左右,之后在3800元/吨价位上走出震荡行情。因此,到目前为止,豆粕价格没有出现大跌行情,对菜粕影响有限。

  二是菜油行情持续低迷,导致市场抛油挺粕。这一部分操作主体主要是外资油厂和进口菜油的贸易商,因为2013年中储粮宣布进口菜籽加工的菜油及进口菜油不能进入国储,且目前这部分菜油库存较大,终端需求非常不好,为了保住加工菜籽的利润及进口菜油的利润,外资油厂及进口菜油经销商在盘面上做套保操作,导致菜油期价大跌,菜粕价格走高,从而使现货市场受到影响,菜粕现货价格也随之走高。

  三是水产旺季对菜粕需求很大

  据了解,目前由于菜粕供应紧张,加上饲料厂前期菜粕以随需随买为主,菜粕库存时间都不是很长,一些销区菜籽存在缺口,纷纷到华东及湖北买货。因此,强劲的需求对菜粕价格也形成一定支撑。

  8月份后菜粕理论成本将下降

  自2013年国产菜籽上市以来,价格呈上涨趋势,目前菜籽主产区水杂13%的菜籽价格为2.65元/斤,折成国标大约为2.70元/斤,农民及经销商手中菜籽库存不多。面对目前菜粕的刚性需求,菜籽价格也有上涨趋势。进口菜籽方面,由于加拿大菜籽今年增产,利空菜籽后期行情,加拿大菜籽在盘面上呈下跌走势,外商报价也相继下调,进口成本走低。

  菜格的持续走低,对油厂综合利润情况产生不利影响。8月份后期由于进口菜籽成本下降,菜粕成本也将相应走低,按照10月份进口菜籽成本为4500元/吨计算,菜油现货成本在8600元/吨左右,菜粕现货成本2150元/吨左右。从成本角度看,8月份后菜粕理论成本有所下降。

  水产旺季菜粕将以紧张而告终

  进入8月份,广东及广西油厂均有1船菜籽到港,而9月份加拿大新菜籽上市,这些上市的新菜籽要在10月份才能到达我国港口,因此,9月份进口菜籽将会大幅减少,菜粕供应仍然处于紧张局面。

(责任编辑:DF116)

分享到:
    
------分隔线----------------------------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友情链接(按推荐调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