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方面,棕榈油现货成交一般,消费水平大幅提高的难度较大。
与此同时,进口季节性增长,进口成本下滑将进一步冲击国内市场。因此,棕榈油弱势格局难改,其与豆油的价差很可能将再次扩大。
马棕榈油出口低迷
船运调查机构SGS最新数据显示,马来西亚7月1日~25日棕榈油出口量为106万吨,环比下滑6%。事实上,进入斋月以来,由于斋月备货需求结束,马来西亚棕榈油出口量一直低迷,除中国进口增加外,其他国家进口量均大幅缩小。
考虑到出口低迷,估计7月份马来西亚棕榈油出口量为125万~130万吨,为本年度单月出口最低值,较平均出口量下滑16%。
后市如果出口数据环比下滑,棕榈油继续走弱的机会较多。按照历史上棕榈油的出口规律,马来西亚7月份为出口高峰季节,随后8~9月份出口量将持续下滑,目前判断棕榈油将持续承压的机会较大。
产量季节性增加
从往年看,下半年马来西亚棕榈油产量占全年棕榈产量的55%,斋月期间产量基本持平,随后开始迅速恢复,每年9~10月产量达到年度最高值,11月份后再次回落。与往年相比,今年马来西亚棕榈油产量增长速度较慢,5~6月份产量数据最终均低于去年,这与今年马来西亚旱季高温缺水有关,但也基本符合季节规律。
因此,估计7月份马来西亚棕榈油产量将基本持平于6月,达到140万~145万吨,8月份后高产压力将迅速释放。如果出口不出现明显增加,增加的产量将直接转化成市场压力,届时马来西亚棕榈油很可能下滑到2000~2200林吉特/吨水平,对应的国内到岸成本约为5100~5500元/吨。
国内进口呈现增势
跟踪数据显示,6月份国内棕榈油表观消费量预估达到48万吨,同比、环比均减少10%;今年1~6月国内棕榈油消费量264万吨,同比增加6%。从历史同期消费水平看,今年6月国内棕榈油消费量环比减少,勉强达到历史同期水平,显示出6月份国内棕榈油价格下挫抑制贸易商备货意愿,在悲观情绪影响下,棕榈油消费一般。
后期较高的库存以及进口增长对下游消费形成较大的压力。况且,由于国内大豆近月大量到港,豆油产量供应水平将会进一步提高,对棕榈油的市场份额将会形成有力竞争和挤压,棕榈油消费水平大幅提高的难度较大。因此,预计7、8月份消费量维持在50万~60万吨。
我国棕榈油单月进口量自6月份达到年度低点后,7月份迅速上升。船运调查机构SGS的最新数据显示,中国7月份平均每5天采购5万吨棕榈油,相比之下,6月平均每5天采购4.3万吨棕榈油。棕榈油采购进度加快有两个原因:一方面,7~10月是棕榈油进口的传统高峰期,多出现年度高点;另一方面,资金需求紧张刺激融资进口,也进一步导致进口增加。显然,进口增加格局在短期难以改变,这将进一步加大市场压力。
(责任编辑:DF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