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农兴业网团旗下网站·中国农业百强网站(科教文化类十强)
用户名: 密码:   注册帐号 忘记密码?
当前位置: 中国农民网 > 农业生产 > 农产品资讯 > 巴西燃料乙醇对原糖价格的影响 返回首页

巴西燃料乙醇对原糖价格的影响

时间:2013-08-13 03:53来源: 作者:收藏

  巴西燃料乙醇产业发展现状

  甘蔗产业是巴西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2010年产值超过330亿美元,整个甘蔗产业及其产业链的总产值约占巴西的2.3%,占农业总产值的15%左右。预计2013/2014年度,仅巴西中南部地区甘蔗产量就将接近6亿吨。2012/2013年度,巴西中南部地区燃料乙醇总产量达到213.6亿公升,而巴西全国的产量则在300亿公升以上,接近全球燃料乙醇总产量的2/5,仅次于拥有500亿公升左右玉米乙醇产量的美国。预计2013/2014年度,巴西中南部地区乙醇产量将大幅增长至270亿公升。

  巴西生产的甘蔗乙醇主要分为无水乙醇和含水乙醇,其中无水乙醇一般以20%—25%的比例掺入汽油中作为混合燃料为普通提供动力,这一比例一般由巴西政府规定。含水乙醇则主要以100%的比例用于乙醇燃料汽车中。自从新型混合燃料汽车引入巴西后,含水乙醇和汽油可以以任意比例混合为混合燃料使用。

  巴西甘蔗乙醇的生产成本约0.58美元/升,而美国玉米乙醇的生产成本约0.9美元/升。尽管成本大幅低于美国玉米乙醇,但受到经济不景气以及甘蔗2013/2014年度大幅增产预期的影响,目前巴西圣保罗州的乙醇基本上处于亏损的边缘。

  2011/2012年度,由于甘蔗减产以及食糖生产用蔗比例有所提高,巴西甘蔗乙醇产量下降了15%,尽管2012/2013年度有所回升,但仍无法满足快速增长的能源消耗需求。目前,巴西燃油消耗量年均增长4.5%,若巴西国内乙醇和汽油产量维持目前状态,预计至2020年,其汽油进口量增幅将达到671%。因此,为保证能源供应,巴西政府在甘蔗乙醇上的投入或将延续。

  乙醇价格对糖价的传导

  从巴西甘蔗产业格局可以看出,其下游食糖和燃料乙醇两大产业中各自的生产比例会随着相对价格变化而转变,不过巴西用于运输乙醇的管线已全面铺开,尤其圣保罗地区最为完善,且生产流程与工艺存在一定不同,尽管糖厂在生产原糖与乙醇之间能够自由选择比例,但也并非能100%转换。一般来说,生产乙醇的用蔗比例在50%—60%之间变化,除非食糖的相对价格大幅高于乙醇,才可能使得生产原糖的用蔗比例高于50%。预计2013/2014榨季,巴西中南部地区产甘蔗量接近6亿吨,而以10%的变动率计算,将有6000万吨左右的甘蔗可以任意选择两者中的成本较低者。若以13%的出糖率计算,则相当于780万吨原糖,超过全球食糖贸易量的15%;若以每吨甘蔗产乙醇79.5公升计算,则相当于产乙醇47.7亿公升。无论对于原糖还是乙醇来说,上述产量都能对各自价格产生巨大的冲击。

  生产乙醇的用蔗比例变化将直接改变食糖及乙醇的供应量,从而间接对各自价格形成影响,而巴西政府并未对乙醇与食糖用蔗的比例作出强制性规定,因此两者间的变化在较大程度上取决于相对价格的变动。笔者研究发现,因为乙醇生产具有一定刚性,在较长时间内生产乙醇的利润相对低于生产原糖。

  若以每吨甘蔗生产的原糖和乙醇产值来看,通过对乙醇价格的计算即可推导出相应的原糖平衡价格,在乙醇折糖平衡价格高于原糖价格时,糖厂倾向于生产乙醇,反之则倾向于生产原糖。以2012/2013年度为例,平均每吨甘蔗可产乙醇79.5公升,可生产原糖126.8公斤,平均乙醇价格约1.2雷亚尔/公升,相当于每吨甘蔗乙醇的产值为95.4雷亚尔。相应的,126.8公斤原糖若要达到95.4雷亚尔的产值,则需每磅原糖售价达到34雷亚尔,若以美元对雷亚尔汇率2∶1计算,相当于17美分/磅,此价格即乙醇折糖平衡点。

  当然,平衡点每天都在随汇率、乙醇价格以及出糖率和出乙醇率等参数的不同而出现变化,但在较小的变动范围内以及较短的时间内对各自的用蔗比例影响不大。而随着折糖平衡点长期处于糖价下方,生产食糖的相对利润持续高企,糖厂将逐渐改变策略增加生产糖的用蔗比例。

图1:ICE原糖价格与巴西乙醇折糖平衡价格比较

  图1显示,2009年以前,两者相对利润更接近1,生产糖或乙醇对于生产者来说差别不大,而在2008年经济危机之后,全球能源消费有所下降,食糖消费则相对刚性,从而导致乙醇价格相对走弱,折糖平衡点持续大幅低于当时原糖价格。

  但通过与图2的对比可以发现,巴西中南部地区2008/2009制糖年各月份的制糖用蔗比例并未发生明显变化。在中南部榨季生产即将结束的时期,原糖供应相对短缺,例如在2009年年末到2010年年初以及2010年年末到2011年年初,原糖价格均大幅高于折糖平衡点。一般出现此现象时,下一榨季的制糖用蔗比例预期会相应提高,在开榨期附近原糖期价与折糖平衡点之间的差距会大幅缩窄。2009/2010榨季以及2010/2011榨季初的4月份制糖用蔗比例在近几个榨季以来处于最高水平,而全年的用蔗比例情况相对来说也定下了一定基调。

  2012/2013榨季初的折糖平衡点与原糖价格的差距并不是太大,而后期糖价却持续相对于乙醇价格高企,因此在榨季初的制糖用蔗比例低于前两个榨季水平,但随后却一度赶超。

  上述现象说明尽管在榨季初定下生产比例的基调,但若糖与乙醇中某一价格持续占优势,也将对其各自生产比例产生影响。

  2009年以后,由于长期积累的相对比价优势,制糖用蔗比例在以年度为单位来看是逐年上升的。一般来说,生产食糖利润相对更大的时期,制糖用蔗比例更接近50%,否则更接近40%,甚至低于40%。在乙醇价格相对走势疲弱的2007/2008至2010/2011榨季,制糖用蔗比例都在45%以下。

  综上所述,透过乙醇价格的变化,结合ICE原糖期价的走势,我们可以对未来的两者用蔗比例情况进行预测,当然这种预测在相对较长时期的比价差异之后更为有效。

(责任编辑:DF116)

 
1
提示:键盘也能翻页,试试“← →”键
分享到:
    
------分隔线----------------------------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友情链接(按推荐调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