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大学农业气象系原系主任郑大伟介绍,七月下旬到八月上旬是中稻抽穗灌浆期和晚稻插秧期,连续的高温干旱将严重影响中晚稻的收成和质量。“主要是影响中稻和晚稻,中稻从七月下旬到八月中旬处于玉髓抽穗开花灌浆的初期,这时候是水稻对水分要求最高,如果干旱缺水影响最大的时期,形成瘪粒空壳,都能导致中稻的明显的减产;对于晚稻,关键是有些地方缺水,插秧插不上,如果插上了,还有一定抵抗能力,但是继续干旱,秧苗有可能枯萎甚至死亡,严重的就是绝收。”
在天气因素的刺激下,前期低迷状态的稻谷市场有所复苏,近期,水稻原粮和成品粮价格开始小幅看涨。据北京玉泉粮油批发市场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安徽稻谷的价格已由7月下旬的每斤1.18元上调到目前的每斤1.23元。北京市场上安徽晚籼米平均批发价格为每斤1.82元,较上月初上涨3分钱,江苏晚籼米平均批发价格为每斤1.88元,上涨3分钱。
对此,郑大伟指出,虽然近期原粮及成品粮价格出现上涨的迹象,但受到季节性消费淡季、国内其他主产区补充及低价进口米冲击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价格明显上涨的概率较小。“受灾严重的地区减产了,一般来说,这是导致米价上涨的因素。但是,米价上涨还要看国内和。现在东北水稻面积扩大,虽然部分有洪涝灾害,目前大部分长势不错,如果没有后期的灾害,东北的水稻不至于出现明显的减产;另外,目前东南亚和南亚大米过剩,国际市场上的米价,目前看也没有明显的上涨。所以我估计一段时间,部分地区少有上涨有可能,但是从全国来看,米价不会有太大的波动。”
天气的变化多端,也为稻米市场后期的价格带来更多变数。玉泉粮油批发市场分析师刘敬亮指出,今年中晚稻的收成和价格主要取决于后期天气的变化。“从目前来看,暂未对晚稻产生影响,如果当前这种高温、干旱天气继续持续下去的话,将不利于晚稻的生长,质量或产量也将面临一定的压力。但是,后期天气逐渐好转的话,基本上对晚稻价格的影响还是比较有限的。”
预计未来,高温干旱天气还将持续一段时间。如何积极采取措施抗旱自救,是保证产量和收入的关键。郑大伟建议种植户,要学会取舍,并充分利用天气条件,适时改种、补种。
“一方面,受旱地区要千方百计挖掘水源,水源有限就保高产区,保经济价值高的作物、保地势比较低的地块,地势比较高的地方可以改种旱作物,如玉米、红薯;如果干旱结束的不太晚,最近有雨水了,可以培养再生稻,一旦有水了,马上追肥,利用这一水稻茬,再生稻六十天就能成熟,产量能达到正常水稻产量的8成。”
刘敬亮也建议种植户,可以通过集体合作的方式,降低抗旱成本,提高保障能力。“为了最大限度的减少自然灾害天气对粮食生产的影响,建议种植大户提前做好抗旱排涝的准备工作,土地连片的个人家庭稻谷应组织起来,共同集资采购抗旱物资,减少费用开支。通过积极抗旱、集中抗旱、低费用抗旱来有效降低损失。”
(责任编辑:DF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