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面粉企业采购价成风向标
小麦市场行情走势是多空影响因素博弈的结果,也能最大程度上反映市场购销格局以及市场主体心态。随着国内面粉加工企业规模化以及集中化进程推进,大型面粉加工企业的小麦采购价格成为国内小麦市场价格的风向标。
自6月初国内主产区新麦大量上市以来,小麦收购价格涨势较为明显,尤其是大型面粉加工企业的小麦采购价格成为市场主体关注的焦点,也引领着国内小麦市场行情的走势。以江苏兴化地区为例,6月初大型面粉企业产红小麦挂牌收购价2280元/吨,7月初挂牌收购价2400元/吨,上涨120元/吨;8月初挂牌收购价2450元/吨,较7月初上涨50元/吨。在经历价格短期平稳后,因市场粮源减少导致收购难度加大,其数次上调新麦收购价,目前挂牌收购价2510元/吨,较8月初上涨60元/吨,收购价格处于江苏地区高位。
从主产区新麦收购进度看,截至8月5日,河南、江苏等11个小麦主产区各类粮食企业累计收购新产小麦4452.6万吨,比上年同期减少317.7万吨。从月度收购量看,6月份收购新麦2554.9万吨,7月份收购量为1675.1万吨;而上年同期分别为2039.1万吨、2498.4万吨。从5日收购进度看,8月1日~5日收购量为222.5万吨,上月同期为422.2万吨。
主产区新麦收购进度放缓从心理层面上反映出售粮主体的惜售,但从市场主体跨区域高价采购新麦等动态也表明,市场可供采购的粮源较少。
多重利空下麦市行情依然坚挺
今年主产区新麦收购高峰期较上年缩短,但托市收购数量较上年大幅减少。上年截至8月10日,中储粮委托收储库点在河南、江苏等6省按最低收购价累计收购小麦2218万吨,占收购总量的45%;而今年主产区小麦托市收购预案虽较上年提前半个月时间,但托市收购数量较上年大幅减少,截至目前,主产区累计收购托市小麦数量在800万吨左右,主要集中在江苏和安徽地区,而河南地区因质量和价格等因素影响,小麦托市收购数量较上年大幅减少。
今年国储小麦收购数量大幅减少导致其对市场流通粮源的挤压效果明显不如上年。与此同时,在供给端,进口小麦的“价低量多”冲击以及国家临储小麦的投放与上年同期形成鲜明对比;在需求端,小麦较玉米替代成本优势的消失,使得今年饲用小麦的需求量下降较为明显,新麦收割期间的降雨天气使得今年国内芽麦供应量增加,因芽麦达不到制粉小麦标准,销售给饲料厂和养殖场。
2011年饲用小麦消耗量1350万吨,2012年为2300万吨,为2500万吨,预计今年小麦替代玉米数量将减少1000万~1500万吨。但在上述利空因素的影响下,国内新麦收购价格整体表现较为坚挺,尤其是在需求处于弱势且主产区托市收购预案相继停止的情况下,麦价并未走弱。
供需博弈中新麦产量质量堪忧
今年主产区受降雨及大风等天气因素影响,产量及质量下降得到市场主体共识,在这种情况下,市场行情的走势更能直观反映市场的供需格局。在国内小麦产量降低的同时,质量的下降更进一步导致满足制粉需求的小麦有效数量进一步下降。
截至目前,国家临储小麦剩余库存量为1680万~1730万吨,2012年产国家临储小麦剩余1081.02万吨,其中河北6.56万吨,安徽48.02万吨,湖北45.44万吨,河南981万吨。
江苏7月10日已投放完毕,山东也基本投放完毕,且其他区域陈小麦剩余量已处低位;江苏、河北及山东供需格局明显较其他区域偏紧。
(责任编辑:DF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