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9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早稻统计数据。具体来看,全国早稻播种面积5791.9千公顷,比2012年增长0.5%;单产5882.9公斤/公顷(合392.2公斤/亩),提高1.9%;总产量达到3407.3万吨,增产2.4%。湖南、江西、广西3大主产省区产量均有不同幅度增加。其中湖南增产41.8万吨,比去年增长5.1%;江西增产27.8万吨,增长3.5%;广西增产10.3万吨,增长1.9%。
早稻丰收得益于国家的惠农政策和适宜的天气条件。年初,国家公布的早稻最低收购价从上年的1.20元/斤上提到1.32元/斤,鼓励了农民种植的积极性。且近年来政府持续推进早稻集中育秧以及化种植进程,降低了农民的生产劳动强度,有利于单产的提高。
与此同时,我国早稻主要生长期光照条件适宜,水热充足,气候条件总体利于早稻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虽然在7月中旬遭遇高温热害,但当时大部分产区早稻已灌浆成熟,对产量影响不大。
早稻收购入尾政策粮占主导
根据国家粮食局统计数据,截至8月20日,江西、湖南等8个早籼稻主产区累计收购新产早籼稻661.8万吨,比上年增加88.7万吨。总体来看,今年新季早籼稻收购进度比去年同期加快,近期5日收购量呈逐步递减趋势。据统计,7月25日~31日之间早籼稻的收购量为186.8万吨,7月31日~8月5日收购量为117.4万吨,8月5日~10日收购量为106.7万吨,8月10日~15日收购量为82万吨,8月15日~20日收购量仅为52.9万吨。
从省级收购情况来看,江西收购进展较为迅速。截至8月25日,江西省已收购早籼稻355万吨,同比多收145万吨,其中最低收购价稻谷收购了305万吨,列全国第一,占全国收购量的60%以上。国有粮食收购企业累计收购早稻305万吨,同比多收170万吨。
根据国家统计局刚刚公布的数据,江西省早稻产量为828万吨,按去年发改委成本收益中江西早稻商品率为88.04%计算,江西省最低收购价稻谷收购量已达商品粮的41.8%。其他启动最低收购价的主产省收购情况与之相似。最低收购价政策启动之后,新季早稻价格快速上调,但由于对籼稻米市场前景较为迷茫,市场收购均以国有粮库为主导,民营企业或加工企业对新稻采购意愿极低。粳籼稻米市场价差小幅降低
过去一周,国内粳籼稻谷市场价格与前一周持平,但粳籼稻米价差小幅降低。监测显示,粳籼稻谷方面,截至8月29日,黑龙江虎林地区粳稻收购价为2880元/吨,湖南长沙地区晚籼稻收购价为2520元/吨,两地价差为350元/吨,与前一周持平。粳籼米方面,截至8月29日,黑龙江虎林地区粳米出厂价为4080元/吨,湖南长沙地区晚籼米出厂价为3820元/吨,两地价差为260元/吨,比前一周降低20元/吨。
首先,粳籼稻米市场价格总体稳定。当前国内粳稻市场可流通粮源偏紧,加工企业基本从粮库采购稻谷,成本较高,而大米销售较为疲软,加工企业开工意愿较低。
其次,随着7月以来国际稻米价格小幅上升,再加上南方沿海城市进口配额数量较低,进口大米在南方市场的竞争力有所减弱,部分产区市场价格和销量均有小幅回升。但8月底,随着泰国政府逐渐释放大米库存,越南大米订单遭遇取消,国际市场大米价格有所回落,价格优势或将重现。
后期东北地区粳稻库存释放情况、中晚籼稻产量情况以及南方地区进口配额的使用以及其他渠道大米进口进度均将对两者价差产生重要影响。
早熟中稻上市仓容问题凸显
8月末,南方籼稻产区已有少量中籼稻上市,大规模的集中上市将会在1~2周以后。从市场价格看,目前湖北新产中籼稻收购价为1.25~1.30元/斤,略高于当地陈粮价格,但与年初国家公布的中晚籼稻最低收购价1.35元/斤仍有差距。参照今年早稻上市情况,中晚稻启动托市收购预案的可能性较大。
由于早稻与中晚稻主产省份重叠,今年早稻最低收购价收购已经占用大部分库容,若再启动最低收购价收购中晚籼稻,仓容不足的形势较为严峻。出现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一是收购主体单一。无论是早籼稻还是现在上市的中籼稻,其陈稻的市场价格均低于最低收购价,价差较大导致其他经营主体担心风险,无意参与收购,只有国有收储点进行政策性收购。
二是今年轮换销售不畅。去年以来,国内市场价格与国际市场价差拉大,进口大米增多,出现产销区价格倒挂,新粮与陈粮价差拉大,致使各级储备粮轮换不畅,加工和贸易企业经营困难,粮食库存高企。
以江西省为例,据统计,江西全省地方国有粮食企业实际可装稻谷总仓容150亿斤,前期地方国有粮食企业库存粮食74亿斤,目前已经收购早稻71亿斤,剔除部分老旧仓容,中晚稻收购已无空余仓容。而目前预计江西省中晚稻收购量在60亿斤以上,仓容问题凸显。
北方低温或将延缓作物发育
8月份以来,我国稻谷产区进入重要生长期,部分地区遭遇洪涝或者干旱灾害。但目前来看,旱灾有所缓解,北方低温或将影响水稻灌浆。
据国家防总数据,截至8月26日,全国耕地受旱面积为2623万亩(多年同期平均值1.27亿亩),其中作物受旱面积2366万亩,待播耕地缺水缺墒面积257万亩。与旱情高峰期相比,全国耕地受旱面积减少73%。当前受旱地区主要分布在安徽中部、江苏北部、贵州北部及湖南西北部,但东北地区未来持续低温可能对水稻灌浆产生影响。
据中央气象台数据,预计未来一周,黑龙江、吉林、辽宁北部的日平均气温将低于18摄氏度,黑龙江和吉林的部分地区低于16摄氏度,低温天气将导致上述地区水稻、玉米和大豆等作物灌浆缓慢,发育进程有所延缓。其中,黑龙江北部日平均气温将低于13摄氏度,作物灌浆将受到较大影响,部分作物发育进程推迟,籽粒灌浆饱满度下降。
(责任编辑:DF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