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进口大米的冲击,周边很多中小粮食加工企业关门了,没关门的也大多处于亏损状态,生存艰难。"9月2日,江苏高邮双兔米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徐卫东说。
"加工粳米利润还不错,杂交米就亏了———去年杂交稻上市时收购价1.45元/斤,现在跌到1.15元/斤了。照目前的情形,我们公司还没加工的1万多吨杂交稻要亏损500万元,周边那些主要加工杂交稻的就更惨了。"徐卫东表示。
据介绍,进口大米主要来自越南、缅甸、巴基斯坦,品种为籼米,进口价格1.5~1.7元/斤,而江苏省种植的"丰良优"杂交稻加工成米后,每斤价格接近2元。"粳米中难以掺杂籼米,而杂交米中掺杂籼米的现象很普遍。大米经销商用掺杂的手段,使得地产杂交米价格大大下降,加工企业的出厂价自然被压低,只能亏本销售。"徐卫东说。
江苏省粮食局调控处处长张国钧证实了这种说法。他说,往优质米中掺杂质量较次的米是不少大米经销商的做法,由于大米进入流通领域后,就不属于粮食部门管理范围,因此,究竟有多少大米是"掺杂米"还是个谜。
今年,我国粮食进口关税配额数量的具体分配情况是,963.6万吨,国营贸易比例90%;大米532万吨,国营贸易比例50%.张国钧说,由于国内粮食价格远远高于国际市场价格,因此,除了正规渠道进口,配额以外的边贸粮食交易数量也很大。尽管单个企业的边贸交易量可能不是很多,但是合起来数量巨大。
目前,受进口粮食冲击最大的是粮食加工企业,尤其是规模较小的加工企业。目前江苏省日处理50吨以上的粮食加工企业有570多家,日处理能力小于50吨的加工企业数量就更多了。"规模较大的企业对国际市场粮价变化比较敏感,会根据全球粮食生产的丰歉决定收购数量,而中小型加工企业往往是临时收购、加工、销售,进口粮食涌进来后,他们往往猝不及防。"张国钧说,进口大米的冲击,使得江苏省粮食加工业面临重新洗牌,一些规模较小的企业会被淘汰,生存下来的企业则有更多机会做大做强,以抗衡国际粮食加工"大鳄".
(文章来源:粮油市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