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份,国内市场在“中秋“、”十一“双节效应拉动下,市场购销积极活跃。主产区小麦现货价格由稳转强,郑麦指数不断刷新高点,期限价格可谓双双走高。
市场监测显示,截止9月底,全国主要粮油批发市场三等白麦交易均价为2503元/吨,较月初的价格上涨50元/吨;郑麦WH401收盘价2856元/吨,较月初的价格上涨114元/吨。
常规上看,国内小麦市场素有“金九银十”的通俗说法。目前小麦市场“金九”行情已经离去,虽然十月份的市场节日效应将会消褪,但受市场惜售、需求趋旺、政策调整等因素影响,十月份的小麦市场行情仍然可期。
小麦现货价格稳中走强
进入9月份以来,受制粉企业小麦采购量加大的带动,主产区小麦现货价格基本延续涨势。经过中秋节前的一波明显上调之后,节后主产区小麦现货价格涨势虽有所放缓,但局部地区仍然小幅走强。
9月30日,河南、河北、山东等小麦主产区普麦收购价格大部分在1.26~1.31元/斤,优麦收购价格在1.32~1.35元/斤,安徽等地质量偏差的小麦收购价在1.15~1.18元/斤,普通麦收购价在1.21-1.24元/斤,主产区新麦收购价格较月初普遍上涨了1-3分/斤。
从当前市场来看,目前产区农户大多忙于秋收,基本无暇销售小麦;贸易商也开始把贸易重点转至秋粮购销上来,小麦市场流通量偏少,制粉企业收购难度增加。部分制粉企业反映,近日小麦收购日益困难,尤其高质量小麦粮源更是难寻,加工企业不得不加大政策性小麦的竞买数量。
郑麦期货价格屡刷新高
9月份以来,郑麦期价展开了快速攀升的走势,并不断刷新近期高点。9月27日,郑麦WH401收盘价2856元/吨,较月初的价格上涨114元/吨,9月份以来累计涨幅达4.27%。
从市场运行状况来看,9月份受双节消费效应的拉动,使得食品加工企业面粉需求量增加,加之大中院校开学,团购能力增强,制粉企业订单增多,开工率普遍有所好转,库存消耗加快。,制粉企业因普遍担忧后市价格行情,补库表现较为积极,收购力度增大,小麦现货价格稳步走高。
从近期的周K线走势来看,9月份郑麦指数在2750元/吨一线附近整理数日后,后期伴随资金的注入,行情不断震荡走高,目前已将2800元/吨一线的原压力位变为支撑位。
市场人士预计,当前中间环节小麦供应趋紧,优质小麦供应下滑,对小麦期市将继续形成支撑。10月份,建议关注郑麦资金持仓变化,若资金关注度依旧高涨,则有望继续延续强势格局。
政策小麦拍卖量价齐增
9月份,受需求增加带动、流通粮源不多的影响,政策性小麦拍卖成交数量不断走高。
9月份国家临储小麦拍卖市场共进行3次,8月份共进行4次。9月份累计投放小麦1309.73万吨,较8月份减少77.42万吨,但9月份成交量为171.92万吨,较8月份增加了65.13万吨;平均成交率13.13%,较8月份增长7.76%;成交均为2280.16元/吨,较8月份提高0.33元/吨。
从当前市场来看,目前产区农户达多忙于秋收,基层贸易商也开始把贸易重点转至秋粮购销上来,小麦市场流通量偏少,制粉企业收购难度增加。9月份的最后一次小麦拍卖,部分制粉企业已开始竞拍2010年产小麦,以补充库存。可以看出,随着制粉企业需求提高和市场粮源减少,市场对政策性小麦依赖程度有所提高。
十月小麦行情仍然可期
按往年规律,中秋、国庆双节过后,国内面粉销售较节前有所减弱,加工企业生产开工率相对降低,小麦市场购销将进入将对平稳期,但综观当前市场的诸多影响因素,后期的市场虽难以出现大幅度的波动,但“银十”的行情仍然可期。
从市场供给来看,市场流通小麦仍然偏少。进入10月份,主产区农户大多忙于秋收,基本无暇销售小麦;贸易商虽然手中握有很大一部分粮源,但由于看涨心理较重仍没有大量出售的意向。国家政策性小麦虽然每周常规拍卖,但高质量小麦投放市场数量仍显偏少。
从市场需求来看,后期需求已基本进入季节性旺季,需求的增加将会支撑小麦市场价格。当前众多制粉企业反映,目前面粉价格上涨速度远不及小麦价格涨速,面粉企业的加工利润并不如预期,后市面粉价格仍将会稳步趋强。
从政策因素看,10月份国家将出台新的小麦收购政策。农业部部长韩长赋9月22日在全国秋冬种工作视频会议上表示,秋冬播前国家将公布并提高小麦最低收购价。自2006年我国在小麦市场实施托市收购政策以来,该政策直接决定着国内小麦市场的走势,2014年新的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的调整与出台,必将为小麦价格树立新的标杆并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影响市场心理。
美麦升至三个半月新高
国庆长假期间,美国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小麦期货周四攀升至近三个半月最高。10月3日,指标COBT-12月软红冬麦期货盘中触及6月21日以来最高6.98美元。
交易商称,因担忧全球供应紧缺,出口需求强劲和空头回补,同时降雨损及乌克兰小麦收成前景也为CBOT小麦期价提供支撑。
联合国粮农组织将2013/14年全球小麦产量预估从7.098亿吨调降至7.046亿吨,并调降了南美的收成预估。
(文章来源:中华粮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