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中旬,产区中籼稻已经收获完毕,晚籼稻也即将进入收获期。随着稻谷上市量增加,主产区中晚籼稻收购进度较前期加快。据国家粮食局统计数据,截至10月10日,湖北、安徽等11个中晚籼稻主产区累计收购新产中晚籼稻509万吨,比上年同期增加129万吨,9月30日至10月10期间收购量高达345万吨。
在部分执行最低收购价省份,收购进展更加迅速。截至10月12日,安徽全省累计收购中晚籼稻168.6万吨,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78.9万吨。
其中国有粮食企业累计收购118.2万吨,占累计收购总量的70.1%,同比增加67.2万吨;最低收购价稻谷收购105.4万吨,占累计收购总量的62.5%。在最低收购价政策的支撑下,目前预案执行地区粮库收购价保持在1.35元/斤左右。
后期,中晚籼稻将进入集中上市期,收购进度将受以下几方面影响。
首先,未启动预案地区的政策发布时间。监测显示,未启动地区的中晚籼稻收购价格均低于1.35元/斤。因此,启动政策应无悬念,但启动时间的早晚却影响着收购的进度。
第二,主产省仓容问题。由于今年主产省收购了大量的最低收购价早稻,导致仓容短缺问题凸显。以江西省为例,据统计,江西全省地方国有粮食企业实际可装稻谷总仓容150亿斤。
前期地方国有粮食企业库存粮食74亿斤,目前已经收购早稻71亿斤。虽然近期正进行移库以缓解库容问题,但预计江西省中晚稻收购量在60亿斤以上,仓容偏紧问题突出。
第三,进口大米对国内市场的影响。与早稻不同,传统上中晚籼稻收购主力是加工企业。近两年受进口大米冲击,国内籼米市场长期疲软,加工企业开工动力不足。后期进口大米与国内大米价差、进入国内市场的数量,仍将是籼米市场走势的重要影响因素。
东北稻谷批量收购尚未开始
目前,东北地区已经进入稻谷收割高峰期。根据农业部农情调度数据,截至10月14日,全国一季稻已收获2.1亿亩,完成77.7%,比去年同期快3.5个百分点。其中,东北地区水稻收获已完成88%,比去年同期快13个百分点,部分地区已经进入尾声。预计10月下旬稻谷收割将普遍结束。目前,东北地区稻谷已零星上市。但由于对后期稻谷价格走势相对悲观,以及开秤价格同比降低,农户与收购主体均较为谨慎,预计东北稻谷价格将呈现先抑后扬的走势。
首先,上市量逐渐增加,市场供应压力较大。2012年东北地区粳稻全面增产,在需求增加相对缓慢的背景下,库存数量有所增加。至今东北地区粳稻市场的主旋律仍是去库存化。据了解,黑龙江稻谷播种面积将达6009万亩,同比增加278万亩。虽然东部部分地区受灾,但预计不会影响黑龙江稻谷增产的大局。随着上市量的逐渐增加,市场价格或将承压。
第二,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启动的可能性较大。初国家即发布了中晚稻最低收购价政策,规定今年东北地区粳稻的最低收购价为1.50元/斤。在后续发布的执行预案中规定,东北地区的执行时间从11月15日开始。目前,东北地区特别是黑龙江的普通稻谷收购价已低于1.50元/斤,启动预案的可能性较大。在政策的支持下,稻谷市场价格将缓慢回升至最低收购价水平附近。
新米上市量增销区米价稳定
上周,新季中籼米及东北粳米在销区市场的上市量增加,但目前大米价格总体仍保持稳定。监测显示,北京市场东北圆粒大米批发价为4420~4520元/吨,长粒大米4850元/吨左右。上海市场优质江苏粳米批发价为4500~4580元/吨,东北大米4840~4900元/吨,普通安徽粳米4150~4250元/吨。杭州市场黑龙江产长粒大米批发价5600元/吨左右,黑龙江产圆粒大米4760元/吨左右,江苏产粳米4400元/吨左右,安徽产粳米4300元/吨左右,安徽产晚籼米3760元/吨左右。福州市场普通江苏粳米批发价4500元/吨,普通东北米5160元/吨左右,普通晚籼米3820元/吨左右。广州市场东北米批发价4680元/吨左右,普通早籼米3720~3860元/吨,普通晚籼米3900~4010元/吨,均保持稳定。
目前,新季中晚稻陆续上市,新产中籼米以及粳米陆续进入销区市场。
近期由于进口大米进入国内市场数量有所降低,市场对国内大米的需求较前期略有回升,且新米上市数量总体有限,销区大米市场价格总体保持稳定,局部略有涨跌。
(责任编辑:DF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