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生产成本的防线是否能构筑短期底线?从供求格局上看,按11月糖会上公布的数据,2013/14榨季全国食糖产量估计为1330万吨。剔除今年夏季高温的因素,IMF对中国2014年增速的预期——从今年的7.6%降至7.3%,2013/14榨季中国的食糖消费预计为1450万吨,但若是加上少量走私糖,就算完全不进口,2013/14榨季国内也不会出现缺口。进口每一吨糖,无论配额内外,只会徒添过剩。从10月份国家海关公布的数据来看,2013/14榨季伊始进口量就已经高达70万吨,不管后期进口量的多寡,供应过剩格局毋庸置疑,熊市仍在持续。目前要考虑的,无非是过剩量有多大,价格还有多少下行空间的问题。因此,4880元的生产成本不过是一道心理防线,在资金链和进口糖竞争的两面夹击下,即使价格已经低于生产成本,糖厂也依然要卖糖。
阻挡国内糖价下跌步伐的因素,更关键的是配额外进口套利窗口的关闭。按目前ICE11号原糖1403合约16.50美分/磅的价格,南巴西糖贴水70个点,运费53美元/吨,运到山东日照的加工完税成本,大约是5200元/吨左右,配额外不具备操作的机会。也就是说,在国家宏观调控暂时不启动、天气持续正常的情况下,市场短时间内已经进入了一个均衡状态,打破这一均衡的根本,就在于外盘。
从单纯的价位对比来看,国际市场已经处于前期的低位了,从供求关系来看,2013/14榨季全球供应格局是有所改善的。但是,从贸易流上看,眼下的压力却远高于去年同期,印度就是典型例子。印度目前结余880万吨食糖,比整个广西的食糖产量还多,本榨季预期还会继续丰产,印度糖协正呼吁政府对食糖出口进行补贴,以实现至少400万吨的出口。
综上所述,短时间内价格恐怕会在4880元附近停留一段,从糖市的季节性规律来看,除非出现霜冻这样的异常天气,否则榨季生产期间的题材,后市跌破成本的概率很大。
(责任编辑:DF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