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供应预期宽松,后市震荡下滑态势难改。根据相关船期统计数据显示,12月份国内各港口进口大豆到港量为665.37万吨,5年期的平均水平为563万吨。在经过进口大豆集中到港之后,港口大豆水平有显著提高。截至12月11日,港口大豆库存为5292575吨,已较为稳定在500万吨之后水平。在港口及油厂大豆库存得到有效补充之后,且当前进口豆压榨利润丰厚,以江苏进口豆压榨利润为例,当前值为351元。在上述因素的共同驱动下,油厂压榨意愿将大大增强,开机率随之攀高,这意味着豆粕市场流通量趋于宽松。正因为如此,油厂纷纷采用远期合同销售策略,在锁定利润的同时,也表明其对后市不容乐观。
第三,12月USDA报告显示全球大豆供应朝向宽松方向发展,令豆粕承压。根据美国农业部12月份的供需报告数据显示,预估巴西2013/14年度大豆产量为8800万吨,将阿根廷2013/14年度大豆产量预估上调100万吨至5450万吨,同时报告维持2013/14年度中国大豆进口量6900万吨不变。从数据来看,全球大豆供应朝向宽松方向发展的总体基调并没有发生改变,这对包括豆粕在内的全球豆类产品价格将形成压制。
最后,需求较为稳定,对行情推动作用有限。通常,四季度对肉类消费较为旺盛,这会导致生猪出栏较为集中,也就是说存栏量将会下降,故而导致饲料需求阶段性下降,进而不利于豆粕的消费。
(责任编辑:DF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