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农兴业网团旗下网站·中国农业百强网站(科教文化类十强)
用户名: 密码:   注册帐号 忘记密码?
当前位置: 中国农民网 > 农业生产 > 农业百科 > 鸽毛滴虫病的诊断与防治 返回首页

鸽毛滴虫病的诊断与防治

时间:2012-06-30 15:06来源: 作者:收藏

    鸽毛滴虫病又称鸽口腔溃疡,亦称为“鸽癀”,是鸽的一种常见寄生虫病,由鸽毛滴虫引起。寄生于上消化道,引起口腔溃疡,坏死,因呼吸困难衰竭而死亡。主要危害幼(乳)鸽,死亡率可达30%~80%。
  本病潜伏期为7天~20天,任何品种、年龄的鸽及其他禽鸟均可发病。病鸽(禽)是主要的传染源,其口腔溃疡病灶及唾液内聚集大量虫体,成鸽通过接吻或用嗉囊乳哺育幼鸽而直接感染,也可通过被污染的饲料、饮水及创伤感染,主要寄生损害部位在消化道。
  病鸽表现精神萎靡,活动量减少或呆立不动,闭眼,羽毛松乱,消化紊乱,腹泻和消瘦,食欲大减,常有吞咽动作,并从口腔流出黏稠呈浅黄色的黏液,有时带有大量泡沫,饮水增加。病鸽嗉囊下垂,咳嗽,呼吸受阻,有轻微的“咕噜”声。下颌外面有时可见凸出,手触之可摸到黄豆大小的硬物。乳鸽与幼鸽感染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高于成鸽。
  要确诊此病可用药棉拭取口腔、咽部或嗉囊的黏液或刮取黄白色聚集物,进行涂片镜检,即能在镜下清晰地见到毛滴虫。患病鸽的肝呈黄色,有界限明显、深入肺实质中的结节,这是它与沙门氏菌病和结核病出现的肝病变所不同之处。
  防治措施首先要保证良好的卫生条件,鸽舍要经常打扫,清理粪便,确保运动场地的清洁卫生。食槽水槽要勤换勤刷洗,做到饲料净,饮水净,鸽体净。定期用0.03%的百毒杀带鸽消毒,发现病情及时隔离,防止传染。定期进行预防性治疗和定期检查鸽群口腔有无携带毛滴虫病原,是防治本病暴发的有效方法,常规的预防药物有40%的达美素(二甲基咪唑),按0.05%混入饮水中,连用4天~5天。
  (童建松)(记者 佚名)

分享到:
    
------分隔线----------------------------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友情链接(按推荐调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