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科技工作者在田间

新民市老科协会长关绍甫在百科园
在新民市老科协的1500名会员中,曾在市乡两级从事农业、畜牧业、林业、渔业等行业具有相当实际经验的“老科工”近千人。把他们组织起来,分区域下基层开展指导工作,就好比将一颗颗种子撒在沃土里,让他们生根开花结果,使其作用得以极致发挥……
成立15年来,新民市老科协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在新民市委市政府领导下,在上级老科协指导下,他们坚持以服务“三农”为主题,以科学发展为统领,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团结带领广大老年科技工作者,投身于火热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来。他们走田间,进农户,办讲座,送科技,以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活动,将现代农业的新技术、新经验播种在广大农民的心田里。
精雕农业百科园
鲜花盛开的5月,当您漫步新民市老科协创办的农业百科园之中,您会被这里别致的绿色***,生机勃勃的特色农作物和正宗原生态的自然景观所深深吸引和打动。
为充分发挥老科技工作者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经验与智力优势,打造一个集试验、示范育人和观赏于一体的农业百科园,历经老科协两代人的精雕细刻,终于在新民市城北建起占地70亩的现代农业百科园。以辽宁省种子管理局为主,省农科院,沈阳农大等七家科研单位加盟,每年在园内展示玉米、蔬菜、水果、山野菜等八大类,300多种名优作物。细心的“老科工”还对不同品种作物的长势、抗性等做详细记录,为优质品种在辽沈地区的应用与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这个农业百科园还是沈阳市大中小学素质教育基地,年均接待师生2万多人次,几年来累计接待超过25万人次。同时,百科园还为农民探索高产高效栽培模式,闯出一条新路,每年“老科工”们都进行“一地多收”等高效模式的作物栽培,上茬圆葱,下茬大葱,池埂黑花生,亩效益数倍增长。
为创新蔬菜流通理念,提升蔬菜品质的安全指数,提高绿色蔬菜销售价值,新民市老科协主动走出去,与沈阳市“五谷园”等市内大型超市实现“农超对接”,将园内的各种新鲜无公害绿色蔬菜,直接打入超市。仅2012年,百科园就为沈阳市各大超市提供新鲜蔬菜5万多斤。如今的百科园不仅是辽宁省种子管理局优良农作物品种展示园、沈阳市教育局的学生素质教育实践园,还获得“节水农业示范园”等荣誉。
坐在炕头讲技术
6年前,新民市老科协按照沈阳市老科协的工作要求,将周坨子镇安坨子村作为助推新农村建设的联系点,当时,这个村在新民柳绕地区还是个贫困村,全村510户村民8700亩耕地,粮食总产量只有250万公斤。农民人均收入不足5000元。
为打破制约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瓶颈,新民市老科协的老同志与村党支部成员一起“把脉”,并由张淑云、齐永恩、刘彩霞、王中生、刘占永、于海坤“六老”组成老科技活动小组,共同为村两委班子出主意,想办法。为做好村民思想工作,“六老”分头配合村干部深入25户村民家中,坐在炕头上给他们掰饽饽说馅,讲解发展大棚蔬菜的好处与方法。当年,这25户村民就建起了30个暖棚,面积超过了100亩。这在安坨子村的历史上是个破天荒的大事儿。为了把好事办好,“六老”利用自身优势,给村民面对面地讲解蔬菜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办法,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科技指导,终于获得了蔬菜生产的成功。在这25户村民影响下,安坨子村棚菜生产迅速发展起来。现已达到4000亩,亩收入超过了3万元。2012年全村人均收入已达15000元。真正让村民尝到了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甜头。
为深入开展科普进万家活动,新民市老科协还出资“扮靓”安坨子村科普活动室。为他们赠送电脑,购置图书、书架及阅读桌椅,建起科技书屋,还协助村两委编制活动计划。
新民市老科协会长关绍甫经常带领老科协会员深入乡村,和村两委班子共同研究新农村建设中的重大问题。新民市科技特派团派出高级农艺师刘凤章,常驻安坨子村进行科技指导;老科协出面聘请沈阳农大教授王克、李家福两位专家,亲临安坨子村为村民手把手,面对面地传授蔬菜栽培管理经验。沈阳市老科协副会长于占淮,曾专程为安坨子村农民送来科技图书,目前安坨子村科技书屋的图书已超过500册。
充实提高讲师团
新民市老科协从2009年开始,组建科技讲师团和科技特派团,由老科协会长关绍甫任团长、副会长常际臣、高秀文任副团长。截止目前,全市已组建讲师团、特派团16个,从事各业的讲师人数达到100人,仅去年就在全市25个乡镇、330个行政村中举办各类科技培训班76期,现场指导300余次,解答咨询2500次,受益者达4500余人次。同时,印发科技资料46000多份,下发科技光盘1200个。去年,高级农艺师刘凤章、毛淑媛等四位名师,分别在新民电视台和康平电视台举办两期专题讲座,向农民朋友传授水稻、蔬菜新技术,深受两市县农民好评。
“老科协不简单,关键时刻冲上前”,这是大柳屯镇长岗子村农民王跃民对高级农艺师刘凤章的赞扬。2010年8月,在抗洪自救生产中,王跃民一家得到了七旬“老科工”的热心扶助,将三亩湿地抢种秋香菜,获得了9000元的高收入,一家人乐的合不拢嘴,逢人都夸刘凤章是他们的恩人。蔬菜专家毛淑媛帮助柳河沟镇小朱屯村四户灾民栽培大棚平菇,收获25000多公斤,收入近10万元。高级兽医师李树明,灾后曾十多次去西郊村和范屯,帮助七家养鸡大户现场指导疫情防控,保住了8万多只蛋鸡。新民市老科协18名科级特派团的老专家,不顾内涝带来的路途泥泞,天气酷热等困难,走村串户,深入实际,传授抗灾自救的好办法和种植养殖新技术。当年8到10月间,先后举办自救科技培训班68期,810多名农民直接受益。同时还接待咨询144场,受益农民超过500人次。
传播科技,助民致富,像涓涓暖流,在新民市老科协工作者与农民心中流淌。新民市老科协有关负责人表示,新的一年,新民市老科协作为首批沈阳市“五星级”老科协,将以崭新的姿态,饱满的热情,投入到火热的服务三农工作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