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农兴业网团旗下网站·中国农业百强网站(科教文化类十强)
用户名: 密码:   注册帐号 忘记密码?
当前位置: 中国农民网 > 农业生产 > 农业项目 > 土地承包造就“稻草”变“黄金” 返回首页

土地承包造就“稻草”变“黄金”

时间:2015-03-24 13:42来源: 未知作者:xiayanan收藏

  土地是农业发展基础条件,也是农民最基本的生活保障。国家为了广大农民的生活保障和粮食安全,于2003年3月1日对农村土地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规定耕地的承包期为三十年,成为农村土地改革的一项创举,给农民种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从六年前的8个村组到目前的近20万个村,从起初在几个县试点到今年的12个省区整省推进,近年来我国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工作不断深入。

  包公镇通过土地流转,将一家一户的土地连成片,进行规模化耕作,再将路修通,将塘坝沟渠挖深挖大,彻底改变以前水利设施差,行路难的状况,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地人来此承包土地,让当地农民提高了经济收入,过上幸福生活。

  外地人纷纷承包土地

  3月19日上午,包公镇王集社区外地承包大户尹秀珍起了个早,匆匆吃过早饭,不到8点钟,就来到他承包的那块承包地上。当天上午,老尹请了村里的几个劳力帮忙为地里种植的大葱施肥、松土。这是老尹第一次从事大葱种植,心里还有点担心。

  “我以前在老家就种自家的6亩多承包田,今年一下子就承包了村里300多亩,心里既高兴又担心啊。”尹秀珍说道。

  上午11点多,老尹的大葱就施肥松土完毕。“300多亩种植基地涉及3个村民组,下一步他还想在王集社区村干部协助下,再与农户承包300亩。”尹秀珍给笔者算了笔细账,“一亩大葱需要种苗及租金以及人工等杂七杂八的费用将近2000元,而按照正常年份,一亩地能够生产出将近5000斤大葱,按照现在的行情,我一茬就能收回成本,再播种一季基本就是纯赚的了。下一季,我打算种一季水稻,这几年,社区干部们利用民生工程挖了好多的塘坝沟渠,农业蓄水保水能力显著提高,再也不怕天旱少雨了,我都想好了,水稻收割后的农作物秸秆,我已经购买了草绳编织机,利用村里的闲置劳动力制草绳,现在绿化和大棚上都需要这些草绳,根本不愁销路。”老尹面如桃花兴奋地说着,仿佛已经看到未来收获的喜悦。

  在王集社区,像尹秀珍这样的承包大户还有好几户,规模都在200亩左右。其中,50多岁的陶其仓兄弟两个,每人都承包了将近300亩良田,成为当地有名的承包大户。

  当地农民过上幸福生活

  “王集社区有耕地4000多亩,土地平坦肥沃,只是以前水利、道路等农田基础设施跟不上,许多想承包土地的村民都畏难不敢做。大户们承包积极性不高,而村里的青壮劳力大部分都外出打工了。剩下的都是妇女、老人、儿童,土地耕种不过来,导致土地抛荒严重。多亏了现在的好政策,政府出台这么多民生工程好政策,我们利用这些政策,将路修通,将塘坝沟渠挖深挖大,彻底改变以前水利设施差,行路难的状况,现在有好多大户都争着和我们联系承包咱村的土地。”王集社区书记张应楼介绍说。

  通过土地流转,将一家一户的土地连成片,进行规模化耕作,让村民们从土地上解放出来,走向城镇,实现农村人口的合理转移。这些都得益于政府的民生工程好政策,让本来无人问津、视如“稻草”的土地,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现如今,在包公镇广袤的土地上,真正实现了田地成方,沟渠成行,道路通畅,要求承包良田的村民越来越多,土地集中后,承包大户们进行精耕细作,改变以前传统的耕作种植模式,积极引进新品种、新技术,真正让土地“稻草”变“黄金”。

分享到:
    
------分隔线----------------------------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友情链接(按推荐调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