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王春楠
高考不仅是对高三考生的测试,也在一定程度上考验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们。6月2日和3日,是高考前最后一个周末,记者走访发现,多数高考生过得并未与平日有所不同,但不少家长却已“箭在弦上”,显得比考生更紧张。
考生:自我调整轻松心态
6月2日下午6时,记者来到南宁市三十三中,学校操场上,高三考生何深涌正在生龙活虎地打篮球。虽然即将高考,但他显得很轻松。考前最后一个周末,他的生活也安排得很简单:白天在教室里自习,晚上会休闲一下,打球、看新闻,或者上网。
“这几天学校已经停课了,我们自己复习,有同学选择回家,但我觉得大家一起复习效率更高一些。”何深涌成绩不错,从几次模拟考试看,考本科应该没有问题。他给自己安排的复习计划是:顺其自然,能看得下书就看,看不下就出来转转走走,打打球,出一身汗。
这几日恰逢NBA的季后赛,作为资深球迷,他没有落下任何一场比赛信息。“直播是没时间看了,但我会在网络上关注。就等高考结束,痛痛快快看个够。”
相对何深涌的率性而为,同班同学小钟则把复习计划安排得非常周密:早上6:30起床;7:00去教室自习,中午12:00去饭堂吃午饭,之后午休,下午2:30继续看书至下午5:15分放学,吃饭洗澡后,再度回到教室自习到放晚自习。
小钟说,这几日,同学们会在自习间隙,全班大合唱一些励志歌曲为自己加油打气。“高考拼的就是心态,有了好的心态,才能保证正常或超常发挥,因此要保持一个乐观向上的好心态。”
家长:校园里集中送营养
中国有句老话,“可怜天下父母心”,用在高考前夕的考生家长身上再合适不过。
3日,家住南宁市白沙大桥附近的梁女士一大早就赶往菜场,买了鱼、鸡肉、排骨,回家烧好小心地盛在保鲜碗里。上午10时,她拎着装满了汤汤水水的竹篮,挤上了公交。一路上没有座位,她站着努力保持着平衡,不让汤水洒出来。“周末学校食堂不开火,家里离学校又远,我让女儿不要回来了,我给她送饭过去。”
在公交上颠簸了一个多小时,梁女士终于到了学校。时间还早,她就在学校小花园的石凳上坐了下来,耐心地等女儿下课。“已经给她发过短信,她知道我来了。”中午放学后,梁女士的女儿走了过来。“快趁热吃,还没凉。”梁女士赶紧打开保鲜碗的盖子,和女儿一起吃饭。
小花园里,离梁女士母女不远,还有几对家长也给子女送来了饭菜。记者和他们交流了解到,自从子女升入高三后,不少家长就不时做一些营养饭菜,给孩子送到学校。“高三学习紧张,而且时间宝贵,我不愿意孩子在来回路上耽误时间,同时也不放心他出去吃。”一位家长告诉记者,“眼看着要高考了,如果外面的东西不干净,吃坏了肚子怎么办?”